浅析文化变迁中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熠龙非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熠龙非”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析文化变迁中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共7篇),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浅析文化变迁中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民间艺术 文化 传承 发扬 艺术教育

论文摘要:民间艺术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教育相融合,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提高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广泛吸收优秀现代的艺术的营养,通过规范的艺术教育途径,使其不断得到发展,创造出更高级的艺术形式。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任何一个民族都在不断的发展并变化着,它所体现的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也会随之变化。文化变迁无关个人情感,而是一个不以人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过程。作为文化艺术中的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也是世代人民所创造、所传播并表现他们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同时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涵民族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素质,反映着质朴的审美观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需要我们珍爱、继承和发扬。

谈到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扬就说明它有可发展的艺术价值,那首先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民间艺术,同时它有什么可发展的艺术价值。提起民间艺术我们都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一些与之相关的概念,如农民、乡土文化、祭祀;具有清新、质朴、稚拙特色的劳动群众创造的艺术作品等内容。例如: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陶瓷器皿、竹木器皿;、印染花纹、刺绣、剪纸、织锦、年画、泥塑、皮影、木偶、花灯、风筝、版画等。也可以说民间美术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通俗美术。民间艺术根植于民间,是实用与审美、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它既蕴藏着整个民族文化精神,同时又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显示出强大的无可替代的生命活力。民间艺术所存在的艺术价值。实际上不但是“审美”意义上的艺术,更是“实用”意义上的艺术,所以它不应被时代所取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下去。下面是我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关系的几方面阐述。

篇2:浅析文化变迁中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民间艺术与艺术教育关系中,艺术教育更强调在可生成的环境中培养学生学习民间艺术所提升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民间艺术崇扬美善,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感的培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多种艺术的自然融合是艺术学习的最佳环境之一,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使艺术学习变得更自然、更容易、更活泼多样。 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民间的节日、庆典、联欢等活动,这些民间艺术活动都蕴藏着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民间艺术是各种不同文化的符号性载体,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这些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前民间艺术的传承是通过师徒、父子关系口口相传的传授方式。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文化教育的农民,其创作经验不可能通过文字进行传播,技艺的交流只能通过“口头”这一最为直接俭朴的方式将其技术经验传播给下一代。而学校的艺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统,通过学校艺术教育与民间文化的连接,艺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民间艺术研究成果,根据培养重点,有侧重的选择本地域的民间艺术精华,编写校本课程,进行系统教授。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对本地区文化和地域文明的了解,加强热爱家乡的意识,对发扬地区文化,传播民间艺术有不可小视的价值。所以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学校艺术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高校的艺术教育当中,江苏大学较早的在民间艺术方面有所研究,在,江苏大学成立了民间美术研究所,该研究所以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和研究中国民间美术为宗旨,致力于民间美术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将民间美术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绝活技艺融入到教学之中,并以此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各高校在教学中对民间美术保护和发展的认识会较好一些,但也有待于我们重新正确的认识民间艺术的传承在学校艺术术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

二 民间艺术的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优秀的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踪迹。挖掘整理、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现代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许多的民间艺术都在逐渐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所谓“遗产”也正说明了这些艺术文化的传承所面临的严峻问题。继承弘扬优秀的民间艺术,是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的年青人对民族民间文化有所忽视,普遍认为在改革开放推进现代科技社会进程中.我们丢失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许多民间艺术被冷落,由于后继无人,已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保护民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是学校艺术教育把民间艺术对现代年青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在学校艺术教育中介绍民间美术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护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提高认识多元文化的意识。同时,学校的艺术教育也是培养一批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继承和弘扬优秀民间艺术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而高校更有责任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担负起这一重任。

三 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民间艺术做为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一,它保持着物质与精神未分化之前的原始状态,包含着中国传统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并不是要建立在丢失与变异的基础之上,而是要最高限度地保护其原有的面貌。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艺术既要生存,也要有所突破和发展,从而去适应人们不断发展的精神和审美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在艺术教育中挖掘整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体制相结合生成更佳传播形式,使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命从而得以新发展,在这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艺术教育课程的开放性.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长期以来,由于地域性、民俗性、民间化等地方局限性因素的影响.民间艺术普遍不被各个时期的主流文化所接纳,基本靠口传和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繁衍发展到的今天,大量的民间艺术珍稀资源,依然为少数民间艺人所掌握,往往难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因而,面对面地向学生进行传授讲解,使学生真正掌握某一艺术形式的精髓。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开展对民间艺术文化的调查,挖掘可开发的民间艺术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与民间艺人或民俗专家讨论它们的艺术内涵;学习创作具有符号性的作品,并将这种艺术与该地区的现代文化联系起来,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深入了解。

民间的文艺活动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现的最大平台,一般都由群众自发组织、演出的节目,开展的活动,基本为当地有代表性且为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形式,基本包含了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地方戏曲、当地民俗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学习研究这一地区民间艺术的最佳时机和最大平台。对于艺术教育工作的展开应充分利用到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活动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对民间传统文化进全面的了解,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形成对某一艺术表现形式的改进和创作见解,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文化生活的有机融合。

所以,民间艺术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做出顺应潮流的改变,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要重视民间艺术的民族形式,继承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在不改变其原有面貌的同时,将其精华列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在继承的前提下去发展,去革新。同时,也要坚持民间艺术的开放性,积极应对文化变迁,努力加深同现代艺术教育的融合,广泛吸收优秀艺术的营养,使其不断得到发展,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间艺术。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民间美术通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杨恩寰,民间艺术教育 人民出版社,

[3]刘道广,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 江苏美术出版社,

[4]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7

篇3:浅析中国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文化传承

论文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是个落含丰富的巨大宝藏,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观念指导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它有利于哺育儿童茁壮成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而对儿童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古老的文化,但大多中断了,像中国文化这样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是罕见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对自己的人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国文化用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聚为一体,同心同德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的奋斗。中国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不同文化的整合,它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它从多元文化中吸取精华,纳为己用,整合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精神,从实质上看,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在特质的基本风貌。

我们今天学习中国文学,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对其进行如实的批判和科学的抉择,更新民族思维方式、价值休系和心理素质,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来充实我们的精神境界,用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中国文化更好地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孩子进行学习,这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便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世代相传,并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根本大计。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孔子这样至今还受人景仰的教育家,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近代有蔡元培、徐特立、陶行知等先行者,通过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我国古老文化的革新。今天我们应该继承这个进步的传统,通过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同时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中吸取营养,全面学习包括科学在内的文化知识。

教育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儿童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对孩子品行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儿童文化教育的融合

1.学校教育是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是事关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是每一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通过母语教学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所选课文中蕴涵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以及其展现的秀美江山、人文建筑,让儿童时时刻刻的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文明。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而《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展示伟大的中国古代建筑和国画艺术。传统的汉语文化为后人保留了一笔巨大的使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那么多凝聚着汉语人文情致的诗文、民歌、对联、成语、农谚、童谣、儿歌等等,都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反复品鉴,反复吟诵。

现在,很多小学开设了第二课堂,孩子们学西古琴、国画、软笔书法、中国武术等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孩子认识中国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今的学校教育,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增强,并努力培养孩子的人文气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孩子对中国文化的鉴赏能力。但是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以及社会的支持。因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刘中国文化的传承,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对学校教育不足的有效补充。

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扩展与补充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会影响他们的政治方向、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着他们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从性。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更要求社会教育立足大局,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孩子的德育培养最直接的途径是家庭教育。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以道德、礼节为主的礼法教育。中国自古以来都把少儿教育作为家教的关键阶段,而且教育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教育少年要分辨是非、自我勉励,立志做人:二是教育少年要勤奋学习,修性养德,立志做人;三是教育少年要规范行为,安分守己,不断成熟。四是要注意教子方法和效果,做到言教和身教结合。这依然可以作为今天家庭教育的准则。

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一个人的成长,与基础教育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少儿教育的基础L进行成人教育,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现在的学生们从课堂上的书本转入课外的录像文化、视窗文化等其他的大众文化时,表明学生接受世界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就是说当今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例如,广告、网络、电影、电视片、卡通片、电于游戏、书籍、报刊等,正因为如此,大众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的知识就更易于孩子们的接受了。例如,在中央一套节目中播出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年轻的妈妈正为自己的老母亲洗脚,自己的小儿子看到后,也端来一盆水,喊着:“妈妈洗脚!”旁白立即出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样的广告直观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篇4: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艺术品鉴与传承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依附于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感和信仰而产生的文化集合,包含了精神观念、物质产品、生活方式等诸多要素,集中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等丰富内容。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它们既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忆与情感的寄托,也是人们无尽的欢乐和美好的向往。

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大体上可分为天文和人文两大类,涉及农事、社交、纪念、庆贺、游乐等内容。天文是人们依据太阳和月亮以及星辰变化规律制定的节日;人文是依据农历和公历的数字或为纪念某件历史事件,加强某种观念而确定的节日。

天文从阳历来讲,就是二十四节气,这是中华民族对天文的伟大发现,指导了我国几千年的农业生产。从阴历来讲,就是月亮的朔望月相。天文节日可归纳为“四时三元”,四时即春天的清明节、夏天的端午节、秋天的`中秋节、冬天的腊八节;三元是指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人文节日可归纳为“七重八节”,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公历和传统农历兼顾的历法体系,所谓七重是农历的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和二月二“龙抬头”、六月六天贶节。八节是公历节日,公历又称格里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生年算起,因此国际

篇5:浅析中国文化与小学教育的文化传承论文

论文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是个落含丰富的巨大宝藏,它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观念指导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精神,它有利于哺育儿童茁壮成长.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因而对儿童进行中国文化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不少古老的文化,但大多中断了,像中国文化这样绵延数千年而不衰的是罕见的。一个国家的文化,对自己的人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国文化用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哺育每一个中华儿女,使其凝聚为一体,同心同德为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懈的奋斗。中国文化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不同文化的整合,它是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它从多元文化中吸取精华,纳为己用,整合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文化还体现着浓厚的民族精神,从实质上看,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就是中华民族特定价值系统、思维方式、社会心理,以及审美情趣等方面内在特质的基本风貌。

我们今天学习中国文学,是为了把握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特质,对其进行如实的批判和科学的抉择,更新民族思维方式、价值休系和心理素质,用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来充实我们的精神境界,用新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中国文化更好地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孩子进行学习,这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便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世代相传,并不断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的根本大计。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孔子这样至今还受人景仰的教育家,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在近代有蔡元培、徐特立、陶行知等先行者,通过自己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推动了我国古老文化的革新。今天我们应该继承这个进步的传统,通过教育工作,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同时从当代世界先进文化的精华中吸取营养,全面学习包括科学在内的文化知识。

教育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儿童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对孩子品行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与儿童文化教育的融合

1.学校教育是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主渠道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是事关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是每一个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通过母语教学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所选课文中蕴涵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以及其展现的秀美江山、人文建筑,让儿童时时刻刻的受到民族传统文化与文明。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锄禾日当午》,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辛苦。而《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等展示伟大的中国古代建筑和国画艺术。传统的汉语文化为后人保留了一笔巨大的使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那么多凝聚着汉语人文情致的诗文、民歌、对联、成语、农谚、童谣、儿歌等等,都值得我们反复玩味,反复品鉴,反复吟诵。

现在,很多小学开设了第二课堂,孩子们学西古琴、国画、软笔书法、中国武术等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孩子认识中国文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今的学校教育,对中国文化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增强,并努力培养孩子的人文气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孩子对中国文化的鉴赏能力。但是要想取得明显的效果,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以及社会的支持。因而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刘中国文化的传承,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对学校教育不足的有效补充。

2.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扩展与补充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大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会影响他们的政治方向、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方面。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着他们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从性。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更要求社会教育立足大局,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

孩子的德育培养最直接的途径是家庭教育。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以道德、礼节为主的礼法教育。中国自古以来都把少儿教育作为家教的关键阶段,而且教育目的非常明确:一是教育少年要分辨是非、自我勉励,立志做人:二是教育少年要勤奋学习,修性养德,立志做人;三是教育少年要规范行为,安分守己,不断成熟。四是要注意教子方法和效果,做到言教和身教结合。这依然可以作为今天家庭教育的准则。

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一个人的成长,与基础教育的好坏有直接关系。在少儿教育的基础L进行成人教育,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现在的学生们从课堂上的书本转入课外的录像文化、视窗文化等其他的大众文化时,表明学生接受世界并做出相应的反应,也就是说当今的学生更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例如,广告、网络、电影、电视片、卡通片、电于游戏、书籍、报刊等,正因为如此,大众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的知识就更易于孩子们的接受了。例如,在中央一套节目中播出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年轻的妈妈正为自己的老母亲洗脚,自己的小儿子看到后,也端来一盆水,喊着:“妈妈洗脚!”旁白立即出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样的广告直观而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并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在其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有着许多可借鉴的文化精华和己经形成了的某种具有深刻影响的观念性和制度性的文化遗产。它儿乎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最基础的包括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修身养德、自强不息的个人价值文化到安邦治国、统率百姓的政治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它所蕴涵的中国文化,在当今社会中也是十分常见的,例如:陶瓷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仍然影响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而思想与价值文化更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心中,由孔子、老子所代表的儒家与道家,分别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中两种主要的思想与价值观点,直到现在我们现代人还是一直在遵守与执行着,并将它们视为真理传授给下一代。我们可以通过影视、书籍等有效方式向孩子们逐渐渗透,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简而言之,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努力的将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从小就学习到中国文化的精华,从中吸取长处,不断的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在小学教育中进行中国文化教育的具体实施方略

1.学校教育中的实施方略

首先,应该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一般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制度,全校师生的共识及所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等。校园整洁美观,后勤设备完善,教室宽敞明亮,使学生感到舒适、安全;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成员的行为,教师要热爱学生,学生要尊敬老师,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制订校训组织各种科技文化活动,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团体,开展文体活动,建设健康的校园精神文化。

其次,“教育以人为本”。学校教育中的“本位”应该是教师,也就是说优秀的学校教育,应该具有高素质、高文化修养的教师,教师是孩子的直接教育者,正所谓“名师出高徒”,高文化修养的老师,当然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再次,应该强化课程设置。想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孩于多接触一些经典之作,那么在课程设置时,就应多从这个角度出发,多与中国文化相结合。例如,可以进行经典教育,开设教授古筝、琵琶等古乐器的音乐课,开设软笔书法课,开设国画课等等。

2.家庭与社会教育中的实施方略

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对中国文化的弘扬,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的实施方略,主要体现为:

家庭教育,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家庭的环境建设要给予重视,可以在墙壁上挂上一些名人名言、名家名画,书橱内可以摆放一些经典著作。

其次,父母应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例如读书、书法,孩子当然会受到熏陶。

再次,父母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父母的良好品质便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具有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父母应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作为新时代孩子的父母应该懂得怎样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的情况,切合实际的为孩子做出培育计划给孩子一个恰当的定位,这更有利于孩子的成材.

良好的社会教育,要唤起全民的重视。要让全社会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知道中国文化良好的教育意义,知道它对孩子的熏陶作用是无法取代的,他们才能更加注重目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才能想方设法的制造机会,在社会的每个角落呈现出优秀的文化,让孩子们接受中国文化中精华的“教化”。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采取批判继承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将世界文化中优秀部分拿来我用,相互融合,取其长补己短。我们不仅要加强在语文学科中的传授,而且要家庭以及全社会都得到充分的重视,以便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要知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勤检节约、刻苦学习,了解中国文化所讲求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从而做一个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下去。

篇6:浅谈民间艺术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承与发扬论文

浅谈民间艺术文化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传承与发扬论文

一、简述莒县过门笺

1、过门笺的起源

过门笺,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种类,过门笺是一种装饰在门楣上的装饰物。又称为活门钱、吊钱、罗门笺、挂钱、门吊、纸挂、吊挂、花纸等等。

在莒县方言中,人们称其为“过门钱子”。寓意新的一年富贵平安。春节贴过门笺是莒县尽人皆知的民俗文化。

2、莒县过门笺的特点

2.1广义的特点莒县过门笺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其在,其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以上可见莒县过过门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莒县过门笺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2.1.1非物质性非物质性,是莒县过门笺的最本质的属性。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过门笺是物质性的,但是它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内涵是费物质性的。

2.1.2传承性民间艺术得以保留下来,并被后人发扬光大,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只有传承,才能使民间艺术渊远流传,莒县过门笺之所以延续至今,得益于先辈的传承。

2.1.3地域性莒县过门笺是在日照市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过门笺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存在于每一位当地民众的心中。

2.2狭义的特点

2.2.1制作工艺,以“刻”为主莒县过门笺制作时,时用的工具是:刻刀。过门笺都是用刻刀刻出来的。并且这些工具大多数是手艺人自己制作的,大大小小十几件,每一件都不一样。

2.2.2色彩鲜艳,五颜六色过门笺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五颜六色。刚开始发展时,颜色大概有五种:赤、黄、青、白、黑,后来当地居民对于黑色和白色有所忌讳,所以把颜色确定为为大红、粉红、黄、绿和紫,最后把蓝色也加上,此后,过门笺的颜色是一套六色,有六六大顺的寓意。

2.2.3外形简单、结构和谐过门笺的外形非常简单,全部都是长方形的。分三部分,上下分别是装饰纹样,中间部分是主题刻画。过门笺中间的.主题刻画上的图案、文字种类丰富。最常见的是中间部分为镂空的图案、文字,四周刻有装饰纹样,如:万字纹、水波纹、鱼鳞纹、蝙蝠纹、花瓣纹、菱形纹等等。。

2.2.4文字朴实,情感真挚作为一种装饰物,它的题材的选取出自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如“恭喜发财”、“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等,这些题材都贴近生活,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3、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创新

莒县过门笺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大的传承与创新的难题,已经有很少的人知道这一民间艺术文化,包括当地居民。90年代,国民间手艺人有50几户人家在做,但是,从开始,全村子只有史龙江一个人在做。他是现在唯一的一个莒县过门笺的守护者。因此,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

二、莒县过门笺在手机壁纸中的应用

1、莒县过门笺在手机壁纸中的设计原则

1.1创意性手机壁纸设计,要能够呈现鲜明的风格,并且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过门笺在手机壁纸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创意性原则,使用传统过门笺元素创新手机主题,增强手机主题的视觉冲击力。

1.2交互性手机壁纸设计服务于手机的使用。在设计手机壁纸时,设计师要保证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过门笺在手机主题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交互性原则,使过门笺元素与手机功能相对应。

1.3一致性手机壁纸设计,要注重手机壁纸与手机界面风格的一致性。过门笺在手机主题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一致性原则,使手机壁纸风格一致。

1.4简洁性手機壁纸的简洁性要求手机壁纸能够给人以清晰的视觉感受,主题元素简单明了。过门笺在手机壁纸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简洁性原则,增强手机壁纸的简洁性和实用性。

1.5美观性美观性是设计手机壁纸时的重点,美观大方的界面可以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从而导致手机壁纸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因此,过门笺在手机壁纸设计中的应用应遵循美观性原则,运用过门笺艺术和过门笺元素美化手机壁纸。

2、莒县过门笺在手机壁纸中的实际应用

在手机壁纸设计中运用过门笺元素,可以采用自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图案元素,也可以使用十二生肖系列、古典人物图案等元素。还可以将现代动漫图案以过门笺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图案作为手机屏幕背景(参见图1)。

三、结语

当今社会手机的普及,使得手机壁纸设计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将过门笺的元素运用在手机壁纸的设计中,不仅有利于创新手机壁纸的设计方法,而且对民间艺术莒县过门笺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一、专著

[1]孙福生.《中国挂钱图集》[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版;

[2]土海霞.《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问艺术》[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版;

二、期刊论文

[1]营县政协.《营县过门笺》[J],春秋,20第3期;

篇7: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的发展现状关系的论文

艺术教育与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的发展现状关系的论文

摘要: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自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 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其中, 艺术教育的发展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 它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群众文化修养及国民经济水平。本文就赤峰的艺术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现状进行试论。

关键词:艺术教育; 文化软实力; 关系;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软实力———国际政治的制胜之道》一书中, 首先提出软实力概念。他认为, 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的决策和行动的能力, 其力量源泉是基于该国在国际社会的文化认同感而产生的亲和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来自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其中文化是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我国提出的文化软实力, 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的体系, 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上, 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的国民素质, 培育、继承和发展一种独特的民众精神和品格;三是包括音乐、电影影视、媒体、展会、表演艺术等可以产业化运营的文化产业。近些年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非常重视, 并加大力度推进和扶持相关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之一———艺术教育也随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 如何良好的发展艺术教育, 从而促进和发挥其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 “艺术教育”有两种不同层面的含义和内容。从广义上讲, 美育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内容, 它把艺术作为媒介, 通过教育的形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狭义上来定义“艺术教育”可理解为以专门培养专业艺术人才为目的所进行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 如各类专业的艺术类院校培养出相关的专业艺术人才。我国90年代提出了“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 全方位提高, 尊重个性, 注重创新和潜能的开发, 在思想上、道德上、文化上、身心上等方面协调统一发展。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但提高了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 还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 促进全面发展。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手段, 调动人的兴趣, 积极性, 让人愉快地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学习。通过艺术教育的形式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我们也通过观看电影、歌剧舞剧, 欣赏画展等方式, 增加对美育的认识。艺术教育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分析能力, 使得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相结合结合, 形成健全的思维方式。

在现今社会中, 人的生活与艺术存在着联系, 也可以理解为, 人的生活与艺术息息相关, 例如看展览、欣赏音乐会、阅读报纸刊物等等, 这些都反映出了艺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融入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的修养, 审美逐步提高, 精神生活日趋丰富。因此,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 艺术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 是衡量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

二、艺术教育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本质是在于文化内涵以及质量的提高。艺术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当下, 对不同类别的文化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的原动力在于人才, 而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因此, 艺术教育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在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设计师、艺术家几乎都受过专业的艺术教育的训练。由此可见艺术人才的培养对于文化的传播、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艺术教育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而要带动这两方面的发展, 则需要广大的艺术工作者和文化人才共同探索和研究。

三、赤峰市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1.据不完全统计, 城区有艺术培训中心近百所, 艺术教育在我市如火如荼地开展, 城区内5-8岁的孩子90%都在接受不同类型的艺术教育培训, 其中音乐以键盘、西洋乐、民乐、合唱为主, 有极少数培训中心开设音乐素养课, 开设音乐素养课的培训中心负责人多数是在高校工作的音乐老师或有海外留学背景。从课程建设上、教学理念上能看出培训中心之间的差距, 从教学效果上也存在差距, 如:上音乐素养课的课学生, 能将乐曲与自身情感相结合, 在乐曲的情感表达上更胜一筹。

2.从年龄结构上看, 幼儿学习艺术教育的占大多数, 在幼儿园里, 会有一些兴趣班, 家长会根据孩子自身情况选择一些进行学习, 从对幼儿园家长的谈话中可以得知:大部分家长比较重视素质教育, 从兴趣出发, 引导孩子学习艺术教育, 80%的家长都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类型的艺术教育, 还有部分家长考虑的也很长远, 学习一项艺术特长, 对孩子的将来会有帮助, 有小部分家长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强迫孩子去学习, 像六一、元旦这些节日里, 幼儿园都会搞一些文艺汇演, 看到自己孩子是观众, 心不甘, 面子上过不去, 就强迫孩子去参加一些短时间能看到效果的艺术班。到了小学一、二年级大部分学生还能继续接受艺术教育, 三年级以上家长会根据实际情况放弃部分艺术班的学习, 到了初中能坚持学习的学生也就能达到20%左右。

3.师资和教育机构方面, 我市开设的培训机构有很多家, 规模大小不一, 资历和师资配比更是参差不齐, 其中不乏学过不长时间或者非自己主专业的“老师”出来代课, 有的甚至生源还不错。究其原因, 很多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和老师的时候存在着盲目性, 或者是为了方便接送, 并不仔细了解机构的背景和老师的资历, 盲目信任宣传, 盲目注重短期效果, 使得这种非专业的团体和人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这非常不利于艺术培训的良性发展。这种现象在一、二线发达城市是极少出现的, 在经济发达地区, 培训机构会对老师严挑细选, 不但要求学历更注重能力, 非专业团体和个人在大的环境中或勉强支撑或被淘汰, 因为家长们是不会选择没有能力和不专业的人来培养自己的孩子, 对于宣传的可信度家长也会有自己的判断, 不会盲目听风。反之, 艺术培训机构和老师也不会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和判断, 来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这也从另外一方面反映出了艺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程度成正比关系, 是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印证指标!

4.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能增强自信心, 提高审美修养, 增加枯燥学习中的乐趣, 丰富精神世界, 在促进全面发展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校里, 艺术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还分布于各种社团的教学和活动中, 学生们在不同的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老师们也认为, 只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 社团不但不会耽误学习, 相反还能促进学生们学习热情。但是, 还有部分家长没正确的认知艺术教育的真正含义, 盲目的重视结果而不注重过程, 甚至不顾孩子的自身条件盲目攀比。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对孩子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的初衷。从整体上看, 绝大多数家长也肯定了艺术教育对孩子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今社会, 竞争压力大, 孩子有“一技之长”是必须的, 艺术教育就是必修课。

四、赤峰市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提高我市的经济水平, 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 提升就业率;能够丰富我市的文化生活, 提高群众文化修养。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文化事业的发展, 艺术教育的发展是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近年来, 我市的文化事业已初有成效, 有以红山文化为主题的“红山文化节”, 草原文化为主的“那达慕大会”“克什克腾草原节”“巴林石节”系列活动, 有微电影系列活动, 有农业博览会以及各种展会等。以第五届红山文化节为例, 红山文化节是以红山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为主, 在保留蒙元文化的同时, 集中表现了蒙古族特有的风情文化、赤峰的风土人情以及赤峰企业的风采。共有4场文艺演出在文化节期间上演,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赤峰学院、乌兰牧骑、机关单位和文艺团体的演员参加了演出。晚会还特别邀请了著名歌唱家韩磊为晚会助阵。内蒙古艺术学院是内蒙古艺术教育的最高学府, 韩磊则是国人皆知的著名歌唱家。他们的加入一方面大大提高了文化节的知名度和宣传力度, 另一方面, 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演出策划方案, 也给予了我们珍贵的学习机会, 这有利于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升自身修养, 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去挖掘和展现本地特色文化打下基础。对于观众来说, 艺术学院的歌舞剧演出, 让他们像看电影听故事一样更加直观的认识和了解红山文化, 在赤峰学院专场演出中, 8000年前的骨笛重新奏响, 让观众们从理论和实践中更加深刻的体验了红山文化。

20XX年9月11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栏目———《城市1对1》讲述了我市 (中国·赤峰) 与新西兰·奥塔哥。节目中讲述到了赤峰美景、美食与音乐文化。在音乐文化方面讲到了阿鲁科尔沁旗的蒙古“汗廷音乐”。蒙古汗廷音乐盛行于蒙元时期, 由乐声、乐曲和舞蹈三部分组成, 共有80多个曲目, 有可汗颂、朝廷赞、宗教礼仪、民间谚语和哲理训谕等内容。舞蹈包括“武舞”和“文舞”, 具有刚劲、强悍、威猛之势和轻柔、幽美、典雅之风。蒙古汗廷乐队始建于太祖元年, 盛行于元代, 是在蒙古金帐殿前表演的音乐队伍, 主要在可汗继位、诸王或外国来朝、册封皇后、皇太子、众臣封尊号以及郊庙礼成、众臣朝贺、大飨宗亲时演出, 属于宫廷音乐的一种。目前, “蒙古汗廷音乐”已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央电视台的宣传下, 让国内外人士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了赤峰, 促进了赤峰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增强了我市的知名度。这些足以说明, 艺术教育下随之而生的艺术文化产业, 对于提高民众的文化意识和修养, 有着更直观, 更受教的效果, 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

五、艺术教育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对策研究

由于我市处于少数民族地区, 具有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和民族区域的优势, 我们可以把这一特性作为突破点, 把人才培养作为基础, 艺术教育作为重点。首先, 以草原文化为基础, 红山文化为特色文化, 发展基础艺术教育, 特色教育, 精品教育, 打造具有代表赤峰文化特色的歌舞剧及其他活动形式, 建立赤峰铭牌效应。歌舞剧的编排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文学、制作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大量人员和物力的投入, 一部成功的歌舞剧的创作, 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是社会教育和综合资源利用整合的重要体现。而我市现有教育以及可利用资源有限, 而且相对独立, 整合性较差, 整体艺术修养和文化涵养也有待提高。针对这种现状, 我们可以把“内”与“外”相结合, 以内为主, 以外为辅, 走出去, 引进来的理念, 加强文化交流, 向国内外专家学习, 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育理念, 文化节目, 提高我市群众的艺术文化修养, 增强软实力建设。通过实践反馈不断完善成品质量, 最终服务社会, 反馈社会。例如我们可以借鉴云南大型音乐舞蹈剧《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 广西桂林的《印象漓江》, 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的成功经验, 这些都是结合本地区文化改编而成的大型现代音乐歌舞剧, 配合现代的灯光、音效、3D等现代科技手段, 形成本地区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产业。同时, 我市有像力王工艺制作公司及赤峰学院美术学院的资源, 可以根据我市文化, 加强学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合作, 发展相关专业建设, 带动艺术产业的成型和发展, 这些都是带动我市经济的发展, 增强本地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 艺术教育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提升, 离不开艺术教育, 发展艺术教育对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文献

[1]郭必恒.试论新世纪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向[J].中国高等教育, 2009, (19) .

[2]杨潇.浅谈艺术教育对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作用[J].群文天地, 2012, (18) .

[3]王淑芳.试论音乐教育与涪陵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大众文艺, 2013, (19) .

[4]杨媛.论艺术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辩证关系[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1) .

[5]杨宏凌.弘扬民族音乐构建高校特色文化软实力[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 (03) .

[6]孙楠.文化软实力视阈下陕西特色艺术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7, (08) .

[7]孙凯军, 谭国柱.艺术院校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J].教育探索, 2011, (03) .

[8]付兰.艺术表演中的文化软实力建构[J].戏剧之家, 20XX, (06) .

[9]齐秀华.赤峰市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理论研究, 20XX, (05) .

相关专题 文化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