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西瓜界翘楚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西瓜界翘楚”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共13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各项事业都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因此各项社会主义事业都开始服务于人民的生活,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质量的提高。我国娱乐业的兴起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使得人民的业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而我国娱乐业中,广播电视属于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占据着人民娱乐生活绝大部分。电视节目质量的高低则在于电视编导的创新能力,是整个电视节目的关键之所在。首先,要简要阐释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概念要素。其次,要深入解析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具体要求。最后,重点阐述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

篇2: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我国电视节目开始兴起和发展,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改进和创新,使得我国的电视节目愈加成熟和完善。对于电视节目来说,主要包括有创意与选题、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三个阶段,,由此可见创新对于电视节目的意义极为重大。而在电视节目中,电视编导则主要负责节目的创新和选题,因此为了促进电视节目的进一步发展,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电视节目日渐被网络等形式的娱乐节目所取代。而电视节目地位的缺失,很大原因在于电视节目编导缺少创新思维。为了能够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对电视编导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简要阐释电视编导创新思维

1、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性思维,指的是要求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能够跳出固定的框架,不为传统事物以及事物的固定模式所束缚,从不同的方向和程序,利用新颖的思维方式,进行科学性的思考。创新思维不仅仅体现在新的观念等,也表现在思维的方式和技巧中。对于电视节目来说,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专指通过对电视节目形式、内容、结构等方面的新思维,并且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要求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有主题上的发掘、风格上的转变以及多元化的文化等。而电视节目具备有创新思维后,在很大程度上来说,能够通过节目形式、内容、结构等的.创新,吸引更多的观众来观看电视节目。

2、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主要特性有以下几方面:时代性、开放性、多元性、独特性以及变通性。但是对于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来说,主要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从主观方面来说: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指的是其自身的想法、观念,是属于主观性质的。因此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主导因素为主观因素,由电视编导自身的意识、经验等因素影响。其次,从客观方面来说,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会受到周边事物的影响,比如艺术、政治等。因此可以说,电视编导是在主观以及客观因素共同引导下完成的对电视节目的创作,为了能够不断创新其思维,则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出发。

二、深入分析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具体要求

1、扎实的专业素养

对于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来说,要求具备有较多的素养。但是最为主要的就是:扎实的专业素养。电视节目就是一部艺术创作品,电视编导在进行创新思维中,需要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对电视节目有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的判断能力和鉴赏能力,并且还要求电视编导有足够的能力将电视节目中诸多有机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基于此才能够使得电视节目的各个有机部分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电视节目带来最好的娱乐效果。上述提及的能力,就是电视编导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只有在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才能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2、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除去专业素养过硬外,还需要电视编导能够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就是指电视编导在对电视节目进行编导过程中,能够跟随时代的潮流,使用新媒体,利用新手段,传播新内容等。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促使电视节目更加的新鲜、深得人心。另一方面,与时俱进还要求电视编导在选取节目主题时,能够从政治、社会、时代几方面综合考虑,跟随时代,提取新鲜的节目素材,以此来提高电视节目的时代性。一旦电视节目具备有时代性的特征,才能够提高节目的观众数量,为电视节目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敏感的政治觉悟

最后,电视编导在进行创新思维创作中,除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外,还需要具备有较为敏感的政治觉悟。电视节目做为当今时代下的主要媒介,是传播文化、思想等的主要途径,因此其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将电视节目影响范围扩大,就需要跟随我国政府以及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且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且在进行电视节目过程中,需要尊重事实和科学,传递正能量,不能出现虚假、迷信的信息诱导大众。只有在我党路线的指导下,才能更好的进行电视节目的创作,而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才能够走向正确路线。

三、重点阐述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

1、准确定位,树立创新意识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要做到准确的定位,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一个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其创作的主题是否符合大众的眼光和品位。因此,电视编导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创作过程中,最为首要的是能够挖掘新的主题与因素,并且就此主题对电视节目做出较为准确的节目定位,明确电视节目的主题思想、传播方式、节目题材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创新思维。此外,还要求电视编导能够树立起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使得电视编导更加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

2、推陈与出新

人类在不断进步中发展,不论是文化、知识、技术,还是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在推陈出新,有着较大程度的变革。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人民对于娱乐生活的质量以及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电视节目一层不变的话,就会落伍,被观众所淘汰。因此,这就要求电视编导在进行电视节目创作时,能够推陈出新,提高自身思维的活跃度,加快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巧妙利用一切技巧方法,有继承有发展,对重点内容进行展示并进行信息传递,才可能赢得观众的欣赏,获得观众欣赏的同时才能给电视节目带来更多的观众量。

3、关注于细节,应用多向思维

在对电视节目编导进行创新思维培养时,仍然需要关注于生活多方面的细节,并且多多向思维角度进行思考。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电视节目相对来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娱乐化、艺术化的写照。因此在进行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时一定要跟紧时代的脚步,将生活周边的细节整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往往可以事半功倍。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是单向的惯性思维,思路比较狭窄,方向具有单一性,对思维来说产生的是一种消极的影响。利用多向思维进行思考,才能够走出单向思维的局限性,带来更多的创新思想。

4、不断坚持创新思维

最后,在电视节目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中,还需要不断坚持创新思维,将创新思维当成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只有将创新思维培养成一种惯性思维,才能够使电视编导在进行电视节目创作时,以全新的思维角度去看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可以促进电视节目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发展,编导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则是促进节目不断推陈出新的主要动力。因此在电视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杨跃.电视台新闻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方法[J].中国传媒科技,(02):96-97.

[2]沈洪涛.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的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19):96-97.

[3]冯一刚.浅析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231-232.

篇3: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加强了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重视,为了给人们呈现出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应该注重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需要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融入当前的时代时尚元素,促进节目创新。在对电视编导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相对较多,电视编导自身的创新思维存在一定差异,所获取的专业知识相对有限,影响着节目质量。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广播电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重要联系,并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单位的体制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广播电视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当前大多数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与标准的工作水平存在着一定差距,并且对创新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还会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趋势,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不断培养[2]。

3创新思维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3.1提高职业素养

在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提升编导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才能促进电视节目不断创新。在节目过程设计时,应坚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便更好地提升节目质量,减少对节目产生不必要的影响。电视编导专业职业素养在培训过程中,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层面,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行业内部的规范和要求,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等方面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另外,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培养编导人员素质的过程中,应与需要具备的综合素质相适应,因此,还应对员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培养,全面提高编导人员的自身素质。

3.2紧跟时代潮流

当前,电视编导行业发展迅速,在对电视编导专业人员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应对当前的时代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进行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在不断探索中进行快速发展,这也是当前广播电视工作对编导提出的重要要求。同时,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观念和行为也应紧随时代发展步伐,紧跟时代思想,在电视节目上加以创新和应用,促进整体思维转变,以便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所以,要求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节目设计方面,着重注重主体选择,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提取适应当前时代发展的精髓,使制作出来的电视节目更具时代感[3]。

篇4: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4.1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首先,应充分了解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并进行准确定位,以便能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对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并准确把握当前市场定位,使创造出来的作品更赋生命力,能够被广大观众接受。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在对广播电视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应注重把握生活细节,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寻找质量好和水平佳的电视素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要把握好作品质量,防止创作出来的作品与实际发生偏离[4]。

4.2建立独特的编辑思维

当前,广播电视编导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明确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对当前的时代发展情况和大众需求进行了解。在节目创新过程中,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以便使创造出来的电视节目能够符合人们的观看需求,完整体现当前的时代精神。电视编导自身也需要具备独特的编辑思维,才能够实现电视节目创新,将独特的创新思维通过制作形式体现出来,并实现有效融合,建立顺向和逆向相结合的思维形式和完善的思维体系。

4.3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的结合

要促进电视编导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加强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中,离不开编导自身的直觉和灵感。在创新过程中,应借助大脑的潜意识不断进行创作,以便达到良好创新灵感,并形成积极成果。另外,扩展创新思维还与编导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密切联系,工作的娴熟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编导人员的工作能力,只有掌握了编导工作的本质,才能促进工作经验与创新灵感相结合。将工作经验作为编导创新工作的基础,并激发和优化工作人员的创新动机,以促进电视节目质量提高[5]。

5结语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方面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已不能满足当前时代发展需求,为了给广大观众带来美好的视觉享受,必须对当前的工作内容进行改革,促进电视编导思维观念创新,更好地把握节目的整体构思,创造出更具时代意识和创新理念的优秀电视节目。因此,必须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从而推动广播电视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秋媛.地方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4).

[2]才惠刚.浅议电视编导创新思维机制的培养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18).

[3]马健.提高广播电视编导情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J].科技展望,(13).

[4]金灿.新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的培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

[5]张方.新媒体视野下如何培养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14).

篇5: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广播电视编导在广播电视节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对节目播出效果以及观众的视觉体验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当前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要想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电视节目,必须对电视节目进行改革,拓展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对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要融入时代元素,促进电视节目创新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对当前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观众需求进行了解,树立创新思维培养的方向,并将其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创新思维的真正意义,实现节目创新。[1]

篇6: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们就会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满足,对多元化的娱乐方式需求变得越来越多,这给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精神。广播电视事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针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培养,可以抓住创新的根源,促使编导事业蓬勃发展。

1创新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

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人员,只有满足2种条件,才能培养出创新思维。这2个条件就是基础知识和大量思维培养训练。同时,这2点也是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人员在创新方面成败的重要因素。广播电视编导大部分情况下是进行集体模式的创作,这给成员发挥想象力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广播电视节目本身就缺乏创新,如果只在意创作结果,不在意创作过程,一味地追求收视率,再加上本身人员体制方面的问题,创新力不足也是正常的。

2创新思维培养的特征

当下,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要体现出节目的时代性、新颖性和开放性,这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特征。其中,新颖性是最重要的一环。作为主要特征,重点体现在广播电视编导的理念、观点和表现手法上,这种“新”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创新思维,可以从不同点、侧面、角度去挖掘题材,在挖掘题材的基础上扩大创作范围,随机应变、思考、创作;要不断努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向其他优秀节目学习,学习节目的展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提炼出全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引用到自己的节目中,最后总结出符合自己节目的新观点。创新不是单纯的改变创作模式和作品的内容,而是要运用创新的思维,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符合人类发展要求的全新作品。因此,新颖性是编导创新的重要特征。

篇7: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措施论文

3.1做好节目定位,树立优良编辑意识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进行定位,是十分重要的。节目的定位,是创造有生命力作品的基础,对于创新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注意观察平时的生活,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更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这个知识储备丰富的地方,才能找到最佳素材。如果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作品就会脱离现实,变得游离。在培养编导工作人员创新思维时,最基础的就是找准节目定位。当然,搜集大量素材,树立编辑意识也很重要。

3.2经验与直觉相结合,运用新型编辑方法

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中,灵感和直觉是最不能缺少的',灵感是积累了大量信息后,大脑通过潜意识对信息进行加工,最后成为自己想要的信息。而直觉是思想认识新的飞跃和升华。将灵感和直觉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对事件的全方位认识。当然,有意识地培养灵感和直觉,是至关重要的。将已有的经验理论当做实践基础,运用新型的编辑方法,激发广播电视编导从业者的创新激情,培养广播电视编导人员的创新思维。

3.3注重细节,树立新型编辑意识

广播电视的艺术,反映的是社会要求和时代风貌。想要制作出有创新精神的作品,就要体现时代精神,跟紧时代步伐,尽可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是创作者必须要满足的基础条件。在平时的创作中,很容易陷入单向惯性思维,这样只会导致创作思路狭窄,方向单一。虽然不排除会有积极影响产生,但更多的是消极影响。因此,若将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相结合,就更容易创造出好的作品。逆向思维和顺向思维结合得合理,就容易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现出创新,也更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4加强竞争、合作和奖惩机制

任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取胜,都离不开良性的竞争,良好的竞争可以使人不断激励自己、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他人。广播电视编导事业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合理的竞争。同时,相互间的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完善广播电视编导的评价机制也十分重要。完善机制,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思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把栏目收视率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有机结合,综合评估,这样更能保证机制的公正、公平。

4结语

在广播电视编导的创作中,要想有更多的创新,就应该随时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把众多创新思维结合起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想和思维模式,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灵感。有了创新意识,就会创作出更多的兼具创新理念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优秀电视作品,更易于观众接受,使广播电视艺术取得更长足发展。

篇8: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

一、横向思维法

横向思维是将思维对象从横的方向,依照其各相应的部分的特点进行思考,从而找出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部位,确定如何改进的思维方式。(列举、模块、并存)

二、纵向思维法

将思维对象从纵的发展方向,依照其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思考,从而推断出下一步发展趋向,确定研究内容的思维方式。(顺序、流程、延伸)

三、逆向思维法

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反过来,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思维方法,常常能出奇制胜。(都说好,就思考其坏;说不)

四、侧向思维

将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稍加扭转,另辟蹊径,换个角度,采用被人忽视的方法解决问题。它与逆向思维法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从问题的反面,而是从侧面的某个角度来进行思考。(正面进攻、歪打正着,淘金受河阻)

五、分合思维法

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从思想上将它们分离或合并,试图找到一种新的产物的思维方法。分合思维包括分离思维和合并思维。(分离——合并)

六、颠倒思维法

将思考对象的整体、部分或有关性能颠倒过来,以求得新的思维产物的思维方法。

颠倒思维法包括:上下颠倒、左右颠倒、前后颠倒、大小颠倒、动静颠倒、快慢颠倒、有无颠倒、是非颠倒、正负颠倒、内外颠倒、长短颠倒、好坏颠倒、主次颠倒等等。

七、质疑思维法

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受传统观念束缚,也不人云亦云地跟着别人的思路转,敢干大胆质疑,并在质疑的基础上推翻旧理论,创立新学说或做出新发明的思维方式。

八、克弱思维法

就是在创造研究过程中遇到障碍时,能够潜心寻找有关事物的弱点,并作为新研究的着眼点。攻克了弱点,就能够解决问题。克弱思维法是古今中外创造发明活动的中心,是人们打通思维障碍,会议营销,进行创新发明、技术革新等行之有效的方法。

创新的策略

绝大多数的创新方案,都可以用以下5种策略来制定:

1、迁移策略:把别人的好创意、好方法借用过来,和自己原有的资源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创意。

活字印刷本来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但因为我们汉字的字数太多,使得这套印刷方法并不能大规模地投入使用,导致活字印刷技术当时没能在中国本土开花结果。

可在欧洲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语言最多就26个字母,这让活字印刷技术如鱼得水,并以极快的速度得意推广和普及,盛开了一朵非常璀璨的创新之花。这就是杂交的效果,可以说所有的创新本质上都是杂交。

2、加法策略:将目前已有的两个或多个单一的产品元素组合起来,形成新的产品。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X射线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已经成熟,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豪斯菲尔德就把这两项技术结合在了一切,发明了CT扫描仪。

3、减法策略:把产品中的某一个元素去掉,让剩下的元素成为一个新的产品。不过请主意,删掉的部分应当是产品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又不是最核心的和最无关紧要的功能,才能让减法策略发挥最大的威力。

比如,把有线耳机的线去掉,就有了无线耳机;把博客文章从不限字数减少到140个字,就有了微博;摩托罗拉把手机的键盘去掉,就有了没有键盘的手机等。

4、乘法策略:对产品的某一部分进行复制,再重新整合到产品当中。

宝洁公司在一瓶空气清新剂内放入了两种不同味道的香水盒,以及将除臭剂和清新剂放在一个瓶子里,这样就可以交替使用,其销量几乎是其他空气清新产品的两倍。类似的例子还有“三路灯泡”,多锋剃须刀等。

5、除法策略:是指将产品的某个某一部分分解成多个部件,再用新的方式将它们重新组合。

盒装牛奶是由纸盒、牛奶、不同口味的香料和吸管构成的,如果把牛奶中的香料和吸管组合在一起,这样,只要用不同的吸管就能喝到巧克力口味的牛奶、草莓口味的牛奶、以及老干妈口味的牛奶了。目前国外已经有商家这么做了,人们把这种吸管称为“神奇吸管”。

在以前,人们在登机检票的时候才会打印登机牌,后来才逐渐将这一部分职能分离了出来,从而产生了自助值机;银行的ATM机也是来自同样的原理。

篇9: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思维对事物的间接反映,是指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它对一类事物非本质属性的摒弃和对其共同本质特征的反映。

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课程新标准》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观念。创设民主课堂

德国的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班上倡导一种民主、合作的作风,这同时也有利于集体创新能力的发挥。”而传统教育强调:“师德尊严,教师权威”,这就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组阻碍。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愤我改变了与学生的称呼,把上课的问候:“同学们好”改为 “朋友们,你们好”,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我为自己约法三章,从开始走进教师到最后离开教室都要面带微笑,满怀激情,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争论,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学生上课的心情轻松了,思维也随之变的愈加活跃,进而创新的火花就会不断地绽放。

二、创设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题的习惯,也不仅仅是教会个体上下求索、解疑求知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构建学生协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使自己的疑问发现后敢于宣告于众,让所有的学生协作起来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拓展独立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汲取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的目的。

篇10: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实验教学作为高中物理教学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大多为演示性实验,学生没有参与到实验操作中来,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从而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然而,就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来看,教师大多是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步骤来演示实验,而学生几乎是处于一个“看客”的状态,在这样的教学下,实验教学目标就难以实现.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高中阶段作为一个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人才培养中有着重大作用.而创新思维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基于这种人才需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而要想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很显然,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合.要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将教学目标的是顺利实现.

1.让学生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其主体作用得到重视,才能激发其主动去学习.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

2.启发式教学

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符合了我国新课改要求,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其应用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根据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学生:对平面上运行的小车给予一定的推力,其运行速度为什么会变快?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其思考、探究,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同时,在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学习,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也逐渐显现成为,被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往,受诸多条件的制约,教师只能演示实验,而这种演示性实验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多媒体的出现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保障.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观看实验操作视频,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操作来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4.优化实验设计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物理实验大多是由教师来进行实验的演示,学生通过看来学习,很显然,这种实验教学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现代教育体制下,越来越看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优化实验设计极为必要.首先,教师应在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对实验过程、实验设备进行优化,打破规定限制,从而让学生大胆发散思维;其次,要优化实验流程,让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高效开展实验,在实验操作中获得能力.

5.趣味性实验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否有趣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果高中物理实验缺乏可探究性、趣味性,学生自然就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时,就应当选择一些趣味性的实验,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

6.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良好环境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从而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故此,作为教师,在应当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活跃思路.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给学生应有的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去学习,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要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让学生爱上课堂,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条件和保障.

综上,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实验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学习,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分析[J].科技风,(23):48.

[2]刘士文.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37):52.

[3]黄勇嘉.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01):54.

篇11: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及其训练论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打交道,研究事物数量关系等辩证关系的学科,是人类科研研究的基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实践,同时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课程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与训练,这是由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性质决定的,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基础,起到对事物认知的启蒙作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与训练创新思维需要坚持的原则

(一)对教学主体加以明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的神经系统支配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培养能力的对象是学生,所以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应该明确与学生之间的辨證关系,明确数学学科培养的是学生哪些能力,对其加以正确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学习、思考与提问,使学生表现出高度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要为学生创造数学知识运用的机会条件,才能为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范围。

(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保持良好学习环境的条件,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增加乐趣,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教师幽默的语言与生动的演示增加几分趣味性,学生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参与到学习中来,享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

数学学科的学习每天都在与数字、公式打交道,面对复杂一些的题目需要动脑,常常令学生抓耳挠腮,难免会产生厌倦、缺乏热情的心理表现。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数学又是一门在很多学生看来很枯燥的学科,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是使其端正学习行为的重点,也是提升创新思维能力的重点。虽然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但是他们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如果使其亲身接触到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小学数学中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教学设计,活跃课堂气氛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尤为注意采取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为学生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创新思维的作用提供有利条件。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及其训练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主动提问

主动提问是学习自主性的体现。有疑才有问,有问题的产生才会思考,思考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所以,也可以说问题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教师的帮助解决问题。由教师提出问题或者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多鼓励大胆提出问题,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奖励,调动学生勇于提问发言的热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创新思维便会得到很好的训练与提升。

(二)创造机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是学,教与学才是完整的教学活动构成因素,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义务与责任当然是传授知识,但是不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过于古板,不能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不能不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要对其表现给予激励,给予启发与引导。将教学活动看作是一部“戏剧”,如何导演好“戏剧”,关键是教师这位“导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这场“戏剧”中设置提出问题的情景,给予学生为解决问题创造机会,使学生作为“主角”积极思考探索,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竭尽全力激发出创新思维演好这部“戏剧”。

(三)引导学生大胆尝试

问题是尝试的基础,有问题才会尝试,而尝试促进创新能力的产生与发展。尝试是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创新思维能力产生的行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对教学方法、思想观念进行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设置多个问题,使学生尝试逐步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这样在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尝试,得以激发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激励因素的运用,使其大胆猜想,大胆尝试创造。

四、结语

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不仅仅只是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互动中也能提高人际交往等其他能力素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师生关系,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使其大胆提出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

篇12:数学创新思维培养及其训练论文

信息技术是新型的教学媒体,是实施新课标的有力工具和重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机,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进行有机整合,不但能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全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有助于他们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解数学的本质和数学的来龙去脉上,还有利于全面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数学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当前,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传统的电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活动中仍然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随着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开始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运用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作用,是致力于营造新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谈一些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高中数学课教学实践中的课堂体验。

一、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深刻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因此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必须改变原来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必须根据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发现和实践,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发现式、探究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主动学习、积极探究。

例如,诱导公式的探讨(一)

上面是我在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课程时的教学设计的一个片断,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动手转动角sinα的终边,注意观察并互相讨论sinα与sin(α+180°),cosα与cos(α+180°),tanα与tan(α+180°)的关系。这样学生就有了直接参与的机会,他们在课堂上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热烈地讨论,思维一下子发展开了,最后得出了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于经过自己思考,自己辛勤劳动得出来的结论不会轻易忘记,还学会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习、探究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体会变化的规律,加强性质的认识

在介绍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函数y=x2的图像,并在图像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的坐标,通过在图像上移动该点,观察其坐标的'变化来发现,“在区间(或 )上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这一单调性的本质。学生可以列表观察,还可以发现变化的快慢情况。显然,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是难以通过图像的基本元素——点的变化来建立数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刻画单调性的本质。又如,在介绍函数的奇偶性时,用同样的方法,在函数的图像上任取一点,测出该点的坐标,然后在图像上移动这点,可以发现,其关于y轴的对称点也在该图像上;另外,通过列表,还可以由特殊到一般,发现在定义域内总有f(-x)=f(x),这样,便从数形两个方面刻画出了函数奇偶性的本质。

教学模型动态的演示过程,形象直观地刻画了什么是函数的奇偶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想象、分析、归纳、概括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自己得出定义。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把握数学的本质

研究对函数的图像的影响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先画出函数y=sinx和y=sin(x+)的图像,并分别在两条曲线上恰当地选取一个纵坐标相同的点,沿两条曲线同时移动这两点,在保持它们的纵坐标相等时,观察它们的横坐标的关系。这样,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地发现 对函数y=sin(x+)的图像的影响,然后,以类似的方法探索对函数图像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利用技术工具从整体上研究对函数的图像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采用这样的处理方式,增加了学生探索的途径,拓宽了他们的思路,从而使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可能得到提高。

四、信息技术能营造探究实践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是生硬地要求学生证明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样的学习活动不只是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学习过程成为了“再创造”过程,学生体验了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样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取知识,也有利于他们的知识迁移,以及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例如,我在设计“探索函数y=|sinx|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的教学课件时,利用“几何画板”强大的作图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解答,同时向学生提出“你还能类似地解决函数y=|cosx|的相关问题吗?”“你还能解决其他什么函数的类似问题呢?”让他们思考并讨论。这样,就成功地造成了学生急于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认知冲突,每一个学生都带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在认真思考,大胆地猜测、验证、修正,再猜测、再验证,这样的课堂无疑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创造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这正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五、信息技术可探究命题变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是观察数学现象的望远镜,“变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层层递进的设问,把学生带入探究数学奥秘的乐园。实践已经证明,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做“数学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理解数学。

人教版必修2课本教材在第124页B组第3题与第140页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

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的比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

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P(2,0),Q(8,0)的距离的比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

我们可以配置一个“数学实验”(第144页B组第2题):

已知点M与两个定点M1,M2的距离的比是一个正数m,用“几何画板”探究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这个“数学实验”把前面两个问题一般化,加强了教材前后内容的联系。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当点M移动时,距离的比保持不变,点M轨运动形成轨迹,猜想点M的轨迹是圆(阿波罗尼兹圆)的形状,然后反思,进而用“坐标法”给出代数证明。

在探求点的轨迹、寻求曲线方程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动点并不运动的缺憾,让“动点”真的动了起来。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亲自操作,在变动的状态下,分析引起动点运动的原因,发现各几何对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了解轨迹形成的过程,给建立动点坐标之间的联系——曲线的方程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计算机绘图能使数学思维形象化,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反思、推理与问题解决,它是教数学、学数学与用数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正确地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后,随着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借助于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不仅能启迪学生思维,培养他们转换思维角度的习惯,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13: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论文

一、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1、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不受常规束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流畅性是指在研究问题时,多方设想,思维发散,思路流畅敏捷,对同一问题寻求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多结果的解题办法。在解答物理问题中,则常常表现出一题多解、一题多值(或多种结果)等情况。

例1:如图1示,通电直导线与线框abcd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要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a

d

c

b

I

图1

一般像这种题的问法,都是线框abcd向某一方向运动(比如向右)线框中有没有感应电流。这不利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改为上述问法以后,学生的思路马上就发散开来了,积极去寻求可能的答案。学生说出的方法越多,说明他思维流畅,发散性越好。没有想到很多方法的学生,也掌握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同时,其思维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图2

变通性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贯通,解决问题不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思路一旦受阻,及时转向,寻求可行的、最优的思路或方案。

例2:如图2示,一条形磁铁放在水平桌面上,它的正中央上方固定一通电导线,导线与磁铁垂直,给导线通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电流,则磁铁对桌面的压力是减小了还是增大了?桌面受不受摩擦力作用?

分析:若以磁铁为研究对象,因磁铁N极的指向与通电导线产生的磁感线相切,故磁铁对桌面在水平方向无相对运动的趋势,因而不受桌面摩擦力作用。但磁铁对桌面的压力情况难以判断——思维受阻。

变通:改取通电导线为研究对象,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安培力F向下,故磁铁受反作用力F’向上,因此,桌面受压力变小。

这种变通,其实也就是逆向思维能力的一种体现。

独创性是指思路新颖而独特,对问题有独到见解,能独辟蹊径,提出不同寻常的解决办法。

例3:在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6V,内阻r=2Ω,电灯L1的电阻R1=10Ω。问电灯L2的电阻R2为多大时,L2最亮?

图3

L1

L2

等效

R2

R1

L2

R2

E r

E r’=r+ R1

分析与解:本题按常规解法,需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流I,再由P2=I2R得出P2的函数表达式,然后用代数法求极值。

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法,可以把R1看成电源内阻的一部分,如图3.4示。在此电路中,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内阻时输出功率最大,故R2 = r’= r+R1=12Ω时,灯L2最亮。

2、收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