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科论文

ckriste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kriste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科论文(共1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科论文

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科论文

说起批改作文,很多语文老师就感到颇伤脑筋,特别是在写作文评语时,我们往往轻率为之,三言两语,以“见红”为原则;或者套话连篇、空洞无物;或者用写鉴定、做总结的语言,严肃而呆板,学生读起来索然无味,评语的教育功能也难以充分发挥出来。笔者认为,作文评语是教师与学生笔上交谈的有力工具,是沟通师生的桥梁。好的评语,对学生大有裨益。教师把要对学生说的话写在作文本上,使学生有时间去回味去咀嚼,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师生交流的难得机会。在实践中,笔者对怎样写作文评语有几点粗浅的体会,现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平等交流,鼓励为主

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改变居高临下的面孔,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如写考试压力,成长烦恼,心里秘密,上网经历,喜欢异性……在批改时,我们应民主沟通,努力深入学生内心,参与他们的心灵漫游。如我班的李红菊,她在作文中写道:“我是一名留级生,老师和同学们一定觉得我是个中考失败者……我总是抬不起头来,我害怕大家的眼神。”我引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劝勉她不要理会少数人的误解,同时也写了一段话“……愿一切烦恼都随晚风飘散,明天头上又是一片晴空”规劝她不要多愁善感,要抬起头来,找回自我。接下来的几次作文中,她都附上一段话与我笔谈,直至重新活泼开朗起来。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强,引导他们写作应循循善诱,与之平等交流,而不是以权威面孔对立否定或乱棒打死,这样只会挫伤学生的自觉性,直接影响学生下次的创作欲望。如:“但这是你自己写的吗?”“表达不清,内容简单。”“不符合要求,重写!”“文章写得很平淡,像一杯白开水,无味!”等不堪入目的字眼。对于学生作文,我们要善于“无中取有”,找出其闪光点,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缺点,我们应具体指出而不失委婉。下评语时要满怀深情,以充满爱的评语,用饱蘸感情的红笔,抒写对学生的期望、关怀和抚爱,让学生从中获取进步的信心与力量。

二、有的放矢,评点到位

写作文评语是一件颇费脑筋的事。写些什么能够恰如其分?怎样写学生更能接受?怎样说更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热情?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特点的作文,怎样的评语才能避免千篇 一律、大同小异?这些都需要教师绞尽脑汁,用心琢磨。绝大部分学生相当重视老师的评语,愿意按照老师的'指点去做。这就要求教师在评语的撰写上要格外用心,看准问题,抓住关键,点明要害,指出方法。

由于工作繁忙,我们在下评语时往往求简、求省工,不痛不痒,语义不明,甚至妄下断语。更有甚者,在桌旁放几页“作文评语集锦”,读完就“拈”几句放在作文本上敷衍了事。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个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那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此外还会让学生失望,伴随而来的还有对教师责任心的怀疑。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评语能让学生警醒,给他们指点迷津,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而产生思索的冲击,并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评语幽默,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我班李刚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很不整洁。我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有一女生习惯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见师情,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意见。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篇2:沟通,师生交往的桥梁的论文

沟通,师生交往的桥梁的论文

摘要: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前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平台,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老师只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喜欢老师,再喜欢他所提供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沟通爱是基础了解是前提活动是平台

教师承担着全方位育人的重任,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思想道德的培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这些教育理念的传授都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来完成。

班主任与学生沟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及其思想变化,以及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他们的潜在的能力,有助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发挥,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沟通也可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班主任,能够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尊敬和信赖班主任,也会更加理解班主任的工作,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来,给整个班级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而沟通工作的实际的大小,取决于师生沟通的效能。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摸索到一些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方式。

一、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与学生沟通的基础。

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教师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观察、体会自己的老师。当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真情实意后,会在心田建造一座美好的心灵大厦,此时教师与学生也就有了沟通的基础。

记得有一次,我下晚自习后刚回到家,我们班有一名同学突然得急性肠胃炎,我顾不上睡觉,打车将她送进了医院,并陪她打针到了夜里两点多钟。在打吊瓶的过程中我们还愉快地聊了起来,慢慢走入了她封闭的内心,原来她父母离异,家庭很困难,因为长期缺乏关心和爱护,所以性格特别古怪,不善于跟别人交流。我了解了她的情况后,在以后的交往中我特别的关心照顾她,她也特别的信任我,对我充满了感激,她倔强的脾气有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我伸出援助之手;天气要变冷了,提醒学生第二天要多穿衣服;学生思想上有了疙瘩,我循循善诱,引导激励……。尽管我所做的都是些生活小事,但是正是因为有了爱的付出,我和学生之间变得没有距离。

二、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前提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把握每位学生的心理动向,只有这样师生才能更好的沟通。

为了了解学生,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①经常与学生谈心,通过和学生交朋友使自己成为学生信任的老师,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双方的默契。②通过学生的周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③通过开家长会、家访及电话联系等方式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情况,将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记录在案。例如:我们班级一个家庭离异的男生,性格比较冲动,与同学有矛盾就动手打人,从来不写作业,我也多次的找他谈话,但是没有效果,尤其一说到与他母亲联系,更是引起了他的反感,他的这种表现让我无可奈何。于是,有一天我在下班后决定骑车带着他回家,离开学校后他也没有了在学校的“霸气”,只是对我淡淡的说:“我最讨厌只会找家长的老师了。”走进他的家,我有点惊讶,简单的40平米的小屋,地上堆满了各种小东西,这就是他与他的母亲安身的地方。而他到家的第一件事情是把他母亲拿回来的散活分类摆在地上。他淡淡的说:“老师,一会儿我妈回来,你能不能说点好的,要不她该生气了。”我静静的站了一会儿,看着他认真的表情,转身离开了他的家。我并没有等到他的母亲下班。

回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有种想法,就是我还可以做一个“和平天使”,做孩子与家长的桥梁。第二天,这个学生找到我,进门第一句话就是:老师对不起,昨天我的态度不好。我们在办公室里谈了一个小时的话,这一个小时我只是在听,静静的听。在这一个小时里,我知道了他打仗的原因――怕受到别人欺负;在这一个小时里,我知道了他不学习的原因――做个坏孩子有安全感。也许这样的想法在我们看来是那么的可笑,但是在他们来说,这是他们最“聪明”的选择。从此,我成了他的依靠和他的无话不谈的朋友。现在,他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独立操作数控车床。用心的经营自己刚刚起步的`事业。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与学生相互沟通的平台,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通过集体的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活动能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使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也促使许多同学去模仿得到肯定和表扬的行为,从而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向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班会是集体活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班主任要抓住班会时间恰当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的语言要朴实、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及生活,不要夸夸其谈。要让学生能够轻松地接受你的思想,使师生形成共识,达到沟通的目的。另外,在班级中我们又多次举行主题班会,如:高一年级我们班举行了“青春的价值”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高二年级我们又举行了“集体与我”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中的重要性,树立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同时,只要学生有了成绩我们就举行颁奖晚会,时刻给学生带来喜悦,并将这种喜悦与全班同学分享。当国家制图员证书下来时,全班都在欢呼;当八项达标成绩出来时,他们自豪的仰起头;当任课老师夸奖他们时,他们的嘴都合不拢了。在周记中,学生们说在这上学受到的表扬是以前的好几倍。所有的表扬不是我说的,而是他们自己用心感受的。

篇3: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论文

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论文

论文关键词:互动与沟通 学生 教师 教师反馈 写作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师作为给予学生反馈的角色和学生作为接收教师反馈的角色两方面,进一步讨论了教师反馈在教师与学生间构建的交际功能和重要意义,主张在学生写作训练的过程中,写作课程教师应重视这种师生互动交际方式的作用,积极长期地给予学生及时的教师反馈。

写作以其重要性在ESL/EFL领域已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特别关注。尽管如此,它有时被视为“被遗忘的技能”(Bowen & Marks 1994:143)。写作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具有递归性,互动性,沟通性和交际性活动的过程(Porto : 40)。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有关学生写作的反馈,可以使学生较好地对其写作进行修改和编辑。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写作教师只是简单地对学生一次性完结的写作成品给予一个分数,而不再对其进行修订和延续性的指导。这样的写作训练显然是背离了当前写作教学理论研究方向的。这些教师忽视了写作训练作为一个过程,教师不应该只考虑学生写作最后的成品,而应当在写作过程中给以学生及时的任何一种形式的反馈意见。教师对学生写作做出的教师反馈不应该只是以一个简单的评价。它应该是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与沟通的桥梁,使学生通过写作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据Conlon(:86)指出,有效的教师反馈能让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彼此信任。从这个角度看,教师的反馈不仅是文字本身为载体的一种模式,更是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一种途径。

一、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给予反馈时的角色

写作是一个具有互动性、针对性和挑战性的活动(Porto 2001:39)。基于以上这三个关键词,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作用绝不应是薄弱或松散的,但也不应是被高估的。基于写作教学法理论研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直接参与者,通过其给予的及时、延续的反馈与学生间构建一种无形的沟通;教师是一个读者,是阅读学生写作的第一人;教师也是一个助手,可以通过其提供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技能。然而,由于一些现实原因的限制,一部分写作老师只注重“一稿成形”,而忽视了在学生写作中应给予及时延续的反馈时的'重要意义。其结果是,教师们遭遇一种尴尬的局面:教师花费一整天时间给学生做书面评价,但这些努力似乎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给予的延续性反馈更有可能让学生采纳并付诸行动,最终有效的改善学生最后的写作成品(Olson :273)。由于反馈不是来自一个单一的写作任务的最后草案,而是针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展的答复(Porto 2001:43),因此教师在写作训练中给予学生反馈的过程,是教师能有效评价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过程(Conlon 2008:85)。在这个过程中,当教师评估学生的写作水平时,通过教师提供的反馈意见,可直接参与到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发送反馈给学生,学生参考教师反馈并进行修改。老师通过学生再次修改的作品可以看到学生写作技能是否得到提高。因此,通过写作过程中的教师反馈,一种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被自然地建立。这种交流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通过文字实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另一种是通过师生口头面对面的交流。Olson(2003:275-276)认为,教师在与一个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时,所提供的反复性的简短口头反馈主要适用于学生写作的初期阶段;而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很显然是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Olson对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书面反馈作出了以下的建议:

对待任何一个学生的写作所给予的反馈应具有延续性。对学生写作的评价要切实和客观;避免对学生写作做出如“Awkward”的评论,这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在写作中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应及时鼓励;对学生的写作应给予最直接的建议;归纳学生写作中常犯的错误类型,并清楚地标记(对于学生的经常性错误,教师可以以书面或面对面的形式解释);对学生写作给予的反馈评论尽量以鼓励的字句结束,使学生能主动接受并修改。以上建议为教师在学生写作中如何适当地使用书面反馈指引了方向。

写作教师作为学生写作的读者,在通过反馈对学生进行指导时,应建立一套机制来保持教师反馈具有的沟通性和功能性。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反馈结合了阅读、写作和口头交流的技巧(Conlon 2008:87)。教师反馈必然成为一个可行且高效的写作指导方式,它不仅能为教师发送个人的声音,而且能在学生和老师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因此,在学生写作训练过程中所给予的不间断的教师反馈,其作用并不只是对简单的一个句子做出“对”或“错”的判断。而教师在给予学生写作反馈时所扮演的角色既是一个对话者,也是学生写作的读者。

二、学生在收到教师反馈时的角色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学生写作的读者,而学生是中心。在教师评估和指导写作过程中,学生却是一个参与者。一些研究表明,学生更可能会阅读、考虑并尝试应用来自教师的反馈,而不是忽视它们(Ferris :173)。学生是教师反馈最直接的“听众”。如果教师不能通过反馈发送有效的信息,如何能指望“听众”作出回应,并实施教师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根据书面反馈意见修改写作)。Ferris(2007:168)认为,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中间阶段给予反馈是最有效的,并且是明确和具体的。 有些老师写的反馈过于空泛或消极,并且有时在反馈中使用一些命令式的语句。这些行为都或多或少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过于主观,而不在意他们在写作中真正想表达的内容。因此,学生们感到沮丧和消极,甚至放弃主动写作的原动力。Ferris的研究表明,学生欣赏教师的赞美和鼓励,而不是太多的批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教师的反馈既要真实客观,也要积极公正。假如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不断给予反馈,而不是“一次过”,那么反馈自然会成为每个写作任务在不同阶段整体评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师也可以给学生空间,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解释,学生可以不同意或选择不使用教师的反馈意见;也可以要求学生做一个“备忘录,以此解释他们如何处理所收的教师反馈”(Ferris 2007:174)。通过这种方式,反馈可以为“和每一个学生之间提供一个持续性的会话模式”(Ferris 2007:168)。

三、教师反馈:是多余的附属品还是写作实践的组成部分

许多原因可以导致学生忽视教师的反馈。有些学生在接受反馈时缺乏经验,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幸被一个毫无经验的写作教师指导,这样的教师很少或从未在以往的写作训练中给予学生任何形式的反馈。这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学生在消化教师反馈时茫然无措。或在另一种情况里,因为教师总是对学生最后的定稿给出书面反馈,这将使学生认为教师的反馈是多余的附属品。为了有效地使用教师反馈,写作教师应允许在写作课程中留出一定的时间来介绍和不断强调教师反馈在学生写作训练中的重要性。如有需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收到教师反馈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学生自己的反馈。由于教师的反馈过程被视为具有延续性和周期性的(Conlon 2008:90-91),教师和学生都可以通过反馈保持一个双向而非单向的沟通。在这个双向的沟通中教师和学生最终都能达成各自的目标和期望,因为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彼此的反馈了解对方,从而更好的认知彼此。

提供良好的教师反馈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写作教师肩膀上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极改善并提高写作技能。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把建议和意见打包放到教师反馈里,使之成为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沟通的桥梁。教师反馈也是教师和学生倾听彼此心声的一个过程。综上所述,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做出时间上的牺牲和为学生写作所需而考虑,同时让学生感到教师反馈对他们是有价值的,那么教师和学生就能通过教师反馈达成真正的平等交流。

参考文献:

[1] Bowne, T. and J. Marks (1994) Inside Teaching: Option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Oxford: Macmillan Heinemann.

[2] Conlon, S. (2008) The use of feedback to improve the ecology of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The New English Teacher 2 (2): 84-97.

[3] Ferris, D. (2007) Preparing teachers to respond to student writing.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16 (3): 165-193.

[4] Olson, C. B. (2003) The Reading/ Writing Connection: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 Boston: Allyn and Bacon.

[5] Porto, M. (2001) Cooperative writing response groups and self-evaluation. ELT Journal 55 (1): 38-46.

篇4:师生沟通的桥梁作文评语

师生沟通的桥梁作文评语

作文评语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次练笔之后,我都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学生写好评语,引导他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描绘心中的世界。

现举例如下:

1、你观察的真仔细!你眼中的花展美的就像一幅画,如果把你那时的愉快心情写上,那该多好!

2、你的'饭做的那么好,有机会能让老师一饱口福吗?能写出这么精彩的作文,一定是你多动手、勤思考的结果,对吗?

3、“你把队列比赛中失败的“心情”说成是像泄了气的皮球。”太贴切了!比赛虽然失败了,但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成功!

学生拿到作文本时,总要以先读评语为快。当他们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品时,几多自豪在一双双充满笑意的眼睛中流露出来。他们渐渐对写作充满了兴趣,作文水平提高很快。我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在作文评语中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乐趣。

篇5:让爱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论文

让爱架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论文

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才能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才能带动整个班级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就要爱孩子。爱孩子,要学会博爱,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给予他们慈母或慈父般的关怀。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总的来说,我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爱学生的。

一、平等地对待学生

“全面”指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指学生个体在体现社会要求方面的全面性;二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内在结构方面的全面性。前者,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能够在德、智、体、心(包括心理发育、心理品质、心理承受能力等)诸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其中,德是第一位的。在当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

我要求班上的学生不一定都取得高分,但一定要做一个诚实、正直、自信的人。有一位同学是从其它班转入我班的,在她身上有着许多缺点:上课不认真、偷懒、不按时完成作业、写字速度慢......对于这样的学生,就该从“德”字下手,首先我努力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她树立自信心。由于她转入我班不易,所以最初的几天她十分认真,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于是我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她,同时也改变了班上同学对她的看法,下课后我拉她到办公室,面对面的表扬了她,又对她提出了一个要求:“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请你把每天的作业完成,做的到吗?”她笑了,用力地点了一下头,说:“我一定会的。”一学期下来除了有一次作业没记而未完成外,其余的都认真地完成了,我很高兴,多次表扬了她。看得出来,她也沉浸在喜悦之中,找回了自信。接下来的几个单元还破天荒的得了90多分,真为她高兴。我曾告诉她:“失败并不可怕,摔倒了可以再站起来。要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两千多次,才获得成功!”看到她拿着奖状到处炫耀的欢喜劲儿,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相信,她不再自卑,不再害怕上学了,不再担心考试。她体验到了成功。我也相信,她将来不会输给“失败”,因为她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

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现实地、具体地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又要在学业方面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地耐心指导,真正落实教书育人。   记得有一次在校内周前会议上,校长表扬了我,因为学生家长普遍反映我的教学方法好,很有一套。当时,我很是困惑,因为我并没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啊,我只是和其他老师一样地上课呀!现在,我明白了,是我对学生有爱、对学生的理解改变着学生,感动着家长。我很少冲学生发火,责骂学生,我喜欢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我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儿女,抑或老师(有时他们知道的比我还多)。上课时,我不喜欢自己一个人站在上面说教,我喜欢和学生一起商量、一起讨论,甚到请他们上来当老师;下课了,我会和学生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对于后进生也是一样,我从来不轻视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我对学生的热爱获得了学生对我的信任,家长对我的尊重。

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素质教育呼唤着教育改革,同时也给老师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主要包括学习有关教育政治法规,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科技新知识、新观点,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善于与别人相互学习和借鉴,择其善面从之,其不善而改之,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学生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他们接受新事手快,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某方面的知识不如学生也是一种正常现象。这就要求老师放下架子发扬民主作风,虚心地的向家长和社会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一切有真知的人包括自己的学生学习。

四、言传身教

小学生缺乏正确的是非鉴别能力,但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老师的一言一行时刻感染着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老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注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高尚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去说服学生,感化学生,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每个老师树立新理念:树立民主的学生观、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建立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新课标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希望每位老师都和学生建立起来良好的情感来,让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真心实意的去尊重、热爱每一位学生吧!

篇6:中职班级管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研究论文

中职班级管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责任。其中,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是了解学生状况,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如不能实现有效沟通,通常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障碍。也就是说,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班级的管理工作就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反之,则会限制班级的管理效率。因此,主要针对师生沟通如何提高中职班级管理效率这一问题进行相应的探究。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生沟通;班级管理;换位思考;自我调节;构建平台

中职学生通常都是会被贴上中考的失败者的标签,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稍差。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还小,受到中考失败这样的挫折之后,极容易让学生的心理受到创伤,使敏感的学生产生消极、烦躁、自闭等心理疾病。如果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没有注重学生的这些状况,缺乏管理者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极容易导致学生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为中职班级管理造成很大的阻碍。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和中职学生的有效沟通,以此优化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管理,保障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中职班级管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具体体现

有效沟通能够更加明确信息传播双方的意图。一方面,教师为了更好地达到相应的管理目标,将一些信息、思想和情感通过语言和类语言的方式向学生进行集中传递,并收到学生的反馈,通过反馈来及时调整自己管理过程中的具体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强管理效果;另一方面,学生为了能够及时地向教师表达自身的学习诉求、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情感倾诉等,希望获得相关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作为支撑学生行为的依据和保障。[1]同样,通过学生的信息输出之后,也收到教师的反馈,从而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信息的相互传播并不就意味着有效的沟通,只能是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如果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就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一)认可和尊重沟通双方的主体地位

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毫无疑问,学生和教师是沟通的主体,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沟通。这也就意味着在沟通的时候,必须要双方在同一个平台中,通过语言和类语言的方式进行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沟通。同时,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沟通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用自己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生活经验引导交流。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沟通过程中,就要体现出自身的主体地位,让自身的需求得到重视和尊重。但是,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呼应的。学生的主体作用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迷失方向。而教师在沟通中的主导作用,如果缺少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会失去沟通的对象和意义。所以,师生双方在沟通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从而实现沟通的有效开展。

(二)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

有效的沟通应该是有回应、有反馈的。在师生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者也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并且,这两个角色也相互转化,即在实际沟通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播信息、思想和情感,在这些沟通元素发出之后,还应该得到学生的回应和反馈,教师才能够根据这些回应和反馈,及时调整自身的沟通方式以及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沟通过程中,教师就应该加强沟通引导,让学生充分进入沟通的环境中,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除此之外,学生的情感诉求、学习需要也希望被人知道,并且能够相应的反馈。[2]因此,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倾听学生和传递的信息,并予以重视,给学生相应的回应,让信息始终处于个一个双向传播的状态,从而进一步加强有效沟通的实现。

二、中职班级管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原则

有效沟通是建立在一定的原则和基础之上的,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在中职教学管理中,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不丰富、缺乏一定的语言交流技巧,因此,有效沟通的原则大多应该由教师来遵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有效沟通局面的形成。总体来说,有效沟通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接纳性原则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高顿认为,接纳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在交流过程中,接纳更是一个人具备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体现。在具体的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要接纳学生,并相信学生所提供的信息的价值,认同学生的想法,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有较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如果在沟通中教师不接纳学生,往往就会让学生产生自我质疑,从而排斥交谈,使沟通变得无效。

(二)尊重性原则

在中职管理工作中,尊重学生应该是教师开展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应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的发展考虑,并想方设法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在教师的重视和尊重中,让学生重新认识到自我,从而培养学生树立自身独立的人格,更加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尊重学生在谈话中的观点。[3]尽管学生的发言和要求有些唐突和不合理,教师也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发言,从而让沟通始终有效。

(三)同理心原则

所谓的同理心原则,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过去情感和想法。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到问题,并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即生活中常说的“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能够让教师更加客观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问题,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尝试体会学生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认知、被理解,让学生接受教师,保障沟通的有效进行。

三、中职管理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不畅的成因

导致沟通不和谐,让沟通无效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随着沟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就中职班级管理来说,师生之间沟通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生地位观念的影响

自古以来,尊师重道就被列为社会上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自己在学生面前,往往是上下级和上下辈的关系。这就给教师一种自我优越感。再加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样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就会让教师形成一种刻板效应:“我是老师,我说的都是对的,你们作为学生,就应该都听我的。”从而,导致教师在学生面前的形象往往严厉而刻薄。让很多学生不愿意和教师进行沟通。在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时候,会让学生感觉不自在,一次简单的沟通都会让学生误以为自己是被批评。在这样的状况下,学生自然不会向教师吐露心声,从而导致沟通的无效。

(二)教师个人情绪的影响

客观来说,教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对于班主任来说,一方面,要管理班级的大小事情;另一方面,还要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还要受到自身生活中一些事情的影响,导致教师的神经时刻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在沉重的压力之下,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4]在笔者工作的过程中,就不免见到很多教师因为自己生活的事情而影响到教学情绪,在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不受控制地制造出一场“破坏性”的谈话,从而让师生之间的沟通状况更加难堪。

(三)没有构建平等的沟通平台

很多教师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都是居高临下的,以一副教导者的形象出现在谈话中。这样的情境在谈话的一开始,就会让学生感觉不自在,感觉自己始终处于弱势,从而,在谈话中不能够坦然地面对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同时,在谈话中,往往都是教师问、学生回答,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教师在审问学生,而不是进行信息的相互交换,阻碍了有效沟通局面的形成。

四、中职班级管理师生有效沟通的举措

实现师生双方之间的沟通,是实施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突破。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师生有效沟通局面的构建,从而不断加强中职班级的管理。

(一)多了解学生,积极聆听,学会换位思考

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的状况,是班级管理者最基本的工作素养。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在沟通过程中寻找问题成因的关键所在,能够准备地找出学生的需求点,从而在谈话中进行引导。同时,教师要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而不是一味做信息的传播者。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的要求和情感流露得到重视,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看清学生的真实想法,懂得换位思考。通过学生提供的信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了解学生内心的真正诉求。

(二)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

在工作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教师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自我情绪的管理和调节。在和学生的沟通过程中,切勿将自身的情绪带入交流过程中。特别是在学生“闯祸”的状态下和学生进行交流,更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弄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了正常交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良苦用心,在交流过程中吐露自己的心声。从而,让教师更全面地掌握信息,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引导策略,保障交流的有效性。

(三)善于应用现代化沟通工具,构建平等的和谐的交流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各种聊天工具被广泛地应用。在这样的新时期,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应该适当地转移阵地,迎合学生的交流需求和符合学生的交流特点。教师可以创建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或是一个网站,用这种不拘一格的方式和学生实现交流。[5]例如,在微信群中和学生交流,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表情包活跃氛围,转变传统面谈的生硬状况,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融洽和谐。在群聊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简单、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效。总之,中职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推动。所以,教师要不断转变自己的观念,多方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善于控制自我情绪,并构建平等、活跃的沟通平台,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中职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邵英杰,王秀荣,唐志宏.构建人本管理下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4):46-47.

[2]曾伟东.浅析中职院校班级精细化管理策略及影响[J].科技资讯,(1):104-105.

[3]吴冬娟.中职学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师生沟通”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13):142.

[4]琼玛.现代社交软件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品牌(下半月),2014(10):180.

[5]徐爱斌.优化中职主题班会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J].当代职业教育,(10):84-87.

篇7:语文新课程师生沟通论文

语文新课程师生沟通论文

作为一个教育心理学的范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总是一双方互为主客观为前提的,沟通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有时相互认识的对象,在交往中双方都应接受对方,受到对方的影响并有某种收获,共同享用对方的经验与体会,也才能真正“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很难形成互动,合作的氛围。而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呢?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倾注爱心面对新课程作为引导者和实施者的教师来说,与小学生心灵沟通的首要条件就是给学生以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也才能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把学生的忧虑当自己的忧虑。一旦当学生感悟到老师真诚地热爱他时,就会激起他们心灵的火花,把教师当做最可信赖的人,并毫无保留地将心灵的大门向老师敞开,告诉你在他幼小的内心深处的秘密。

第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是起点,也是沟通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学生,不管是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要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当学生正待奋起的时候,你能送去的及时的微笑;当他们置身迷途的时候,你能够及时给予指点;当他们失群、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给予关心,送区一份温暖;当学生犯了错误,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给以语重心长、慈母般的劝慰。如果抓住了这些有利的教学时机,只要几句话,几分钟就能产生巨大的心灵感应,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收到“心又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效果。

第二:必须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其中,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睁大眼睛发现学生的每一处优点,缤纷给予及时而恰当的鼓励,正确对待处理学生的每一处错误,决不能“上纲上线”,态度生硬,而更应注意批评的技巧,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坚持对学生保持尊重的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有礼貌地对待他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第三:教师对学生的爱还应充分体现出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较之慈祥、和蔼可亲、关心更为深刻的爱,它将为我们合格地、高质量地培养人才奠定基础。如果缺乏严格要求,学生就会像一株树苗生出杈枝,不会成材。当然一味的“严”,往往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及特殊的环境特点宽严并进,宽容待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创造条件与他们达到心理相容。

2、充分给予帮助贯彻疏导原则,帮助学生思想上的进步,就要作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以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式和健康发展。例如:我班上有一位男同学的学习和纪律都很差,与许多任课老师的关系都很僵,但他的乒乓球却打的很好。有一次,我发现他正在打乒乓球,就走过去与他对练起来。在乒乓球上下翻飞时,师生对话也展开了:“你有不少的缺点,但也有优点。你的体育就很好,三好已经占了一好了,只要你努力,一定也会成为一个好学生的”。这个学生从未曾想到自己能和“三好”沾边。我的几句鼓励的话温暖了他的心,竟成了他进步的起点。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这就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作具体的分析,掌握学生思想“疙瘩”的来龙去脉,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心理发展。

尽量给予生活上的帮助,也会让他们感到温暖,铭记于心的,特别是对家庭经济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

3、充分展现民主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学校教育中的施教者与受教者,宜倡导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应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首先,教师应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接触,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生活、学习、劳动,一起娱乐、聊天,一起做游戏,一起探讨生活,个人理想,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真实存在,是理解他们的,是可爱的可信赖的“朋友”。

其次,班级所开展的活动应该掉“老师绝对权威”的传统陋习,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诸如班委干部的选拔,各级“三好生”“优干”的确定,班内的重大活动等,要让学生发挥主动精神,积极建议,参加评议,陈述各自的、各方面的理由,而不是“老师说了算”的结果。这不仅培养了学生主人翁精神和参与意识,也进一步融洽了师生的沟通。

再次,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师生之间可以倾心交谈,也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教师本人,更要在会上深入浅出地剖析自己的思想行为,工作中的得与失,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诚心,这就促进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误会和隔阂的消除,增进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教师会得到很多启发。“教学相长”,“教,然后知不足”确是“民主性的精华”。在实施的新课程面前,我们必须得接受“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现实,新课程理念要求在学校教育中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构件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就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而不能有丝毫的忽略。

篇8: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高一班主任工作论文)

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高一班主任工作论文)

记得有这样几句诗: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

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

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

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

确实,师德就是爱! “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冰心老师也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一位大学老师也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看似平常又蕴含丰富的话:在还没登上讲台之前,请先学会爱。爱,像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爱,像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全国劳模、北师大教授林崇德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索取、不为交换,更不求回报;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付出,只在奉献。

但是,说实话,上面的这些道理在我刚为人师的时候,我并不懂。记得刚参加工作当班主任的一年时间里,我只想着要怎样树立自己作为一个刚从教的班主任在班上的绝对权威,要怎样用严格的班规把学生牢牢管死,以免学校说我这个新班主任管不住学生。为了做到这一点,我绞尽脑汁,写出了无数条不允许做这,不能干那,否则就要受到什么样处罚的班规,而且规定我的话就是命令,如果顶撞和违抗一律请家长。在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下,我带的班级确实做到了鱼不动,水不跳,学生老老实实地遵守着学校和班上的一切规定,我也始终板着个面孔,陶醉在自己这种管理模式之中,对获得的“法西斯”外号置若罔闻。

后来,这样一件事情触动了我。

那是1997年上半年,一个叫刘冰的学生没来上课。这个学生平时比较活跃,应该是属于比较聪明的孩子。我第一天打电话时,家长说是孩子生病了。过了三天,学生还没来。后来,教务处主任找我,说是刘冰要转学,理由是在这个班上太压抑了,思维也被束缚了,不快乐。我惊呆了!

马上,我组织班上的班干部开了个座谈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对班级管理发表看法。学生们看到了我的真诚,一个个讲出了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班上缺乏真正的凝聚力,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事实上波涛汹涌;班上管得太死了,学生完全没有自主的空间;同学之间感受不到友爱;学生只能感受到老师的严厉,却不能体会到老师的爱、、、、、、、我再次惊呆了!

我开始学习、反思和改进了。

我大量阅读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故事。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夸美纽斯的泛智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好的教育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的理念,苏霍姆林斯基的快乐教育理念,魏书生老师那诙谐幽默的谈吐、渊博的学识,这一切都让我崇拜不已,他们的精神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我,更鞭策着我。同时,我也向从教多年富有管班经验的同行们求教,学习他们怎样用爱去铸造牢固的师生之情。

我在行动上也开始了改变和探求。我废除了这和那都不准的班规,换成了奖励型的规定;由学生自己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我利用课余时间走进了学生中间;在我的课堂上一改以往说教似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言提问置疑;班上的学生生病住院了,我会自备礼物去医院看望;看到哪个学生心情不好,我会查问原因,并力所能及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当哪个班的班主任后第一时间了解班上所有学生的家庭状态,对于留守学生、单身家庭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当哪个学生丢了钱物时,我会自己掏钱给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当哪个学生家里困难时,我会号召班上所有学生一齐向这个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当住宿学生在学校生病时,我不管多晚都会陪护在学生身边,直到他家长到来。记得一个叫周荆的女生有一天晚上十点钟突发急性肠胃炎,当时下着雨,我还在学校查寝,二话没话背着学生就往医院跑。当天晚上,周紫荆家长的电话一直打不通,我整晚都守在医院,直到第二天她的妈妈赶到、、、、、、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任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我相信:野百合也有美丽的春天。

记得有一个叫李小丽的女生,父母离异了,她跟着妈妈,妈妈又在河南打工,一般不在家。科任老师提到这个女生就直摆头,说感觉她太没有家庭教育了,一天到晚不分场合大声嘻嘻哈哈的,完全不像个女生。政治老师还说有一天已经打上课铃了,她还在楼道上大声唱歌。我多次找她谈话,告诉她一个高中生哪些事情是能做的,哪些是不适宜做的。开始时,她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还问我,为什么不能这样呀?我耐心地教育她,告诉她,如果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大多数人的时候,这种行为就是不正当的了。比如,上课了,别的同学都要搞学习,你还在唱歌,这是不是影响别人了呢?她慢慢地接受了,行为上也有了改进。每当休息放假时,我就问她有没有地方去,如果没有安排,就把她带到自己家里去玩。后来再开班科联系会,提到李小丽,老师们都直夸她很有进步。

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有一位诗人这样说过: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获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

当我用爱的火焰融化了学生心里冰块儿的时候,我像是看到了春苗在萌发;当我用智慧的钥匙为学生打开通向理想大门的时候,我仿佛闻到了百花的芳香;当我和同学们欢歌笑语的时候,我似乎感到青春的旋律在身上跳荡;当我新年收到学生们贺年片的时候,我宛如喝着一杯玉液琼浆;我惊喜的发现,学生们有了变化:同学摔倒了,会有人主动去搀扶;同学生病了,会有人相约去探望;教室环境脏了,会有人抢着去打扫……我明白,是我用爱心树立了榜样,学生们就会把爱心来传递,这,就是爱的力量! 我终于领悟了爱的魔力,它如飨赣晔漉漉地滋润着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灵的祈盼。爱是丰富的,神奇的,更是独特的。

.........朋友,您难道不感到作为一个教师的欣慰和幸福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有什么理由不去爱我们的学生呢?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多年当班主任和从教的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够深,付出够多,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才能铸造出牢固的师生之情!前面说到的那个要转学的刘冰同学,后来看到班级的改变后留了下来,直到现在每逢逢年过节都要发信息问候我。这就是爱的力量呀!

路在脚下延伸,而我刚刚起步!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将一如既往,绝不退缩。十余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的种种滋味一一遍尝,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需要我。

我坚信:从教人生,有泪无悔!因为,有爱就有一切,我要用爱耕耘终生!

让我们去爱吧,这将会使我们周围永远充满爱的温馨!

李勇

篇9:老优秀评语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老优秀评语成为师生沟通的桥梁

亲爱的老师们:平时批改学生的作业,阅读学生每天的作业记录本时,您是如何写评语的呢?有时候,短短的一句话,会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激励孩子进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互动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和他们共同努力,共同成长】

1、这本书,我也看了很多遍,我们可以交流一下。

2、你的文章给我很大启发,谢谢你!

3、向你学习!

4、看你的作业,总能给我的教学带来启发。

5、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6、你的努力给我力量!

7、我喜欢你对学习的专注,它能影响我!

8、从你身上,我学到了默默无闻地奋斗!

9、这则笔记,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谢谢你!

10、富有童趣的语言,让我变得年轻!

【赞赏式: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美和赏识】

1、我忍不住要多看两遍,真好!

2、你最近学得真棒!

3、喜欢你深刻的见解,喜欢你爱思考!

4、祝贺你每次都考一百分!

5、就这样做下去,孩子!

6、喜欢你的认真劲儿!

7、你努力,你收获,你勤奋,你成功!

8、我发现你的成绩又提高了!

9、今天我太高兴了,因为看到了你的作文!

【肯定式:对学生的作业或作业中的某方面表示关注和肯定】

1、这一次做得不错,再努力些就会更棒!

2、孩子,你在努力!我能感觉到!

3、这就是耕耘后的收获!

4、这段时间学习状态很好!

5、有进步啦!

6、孩子,我喜欢你的进步,为你高兴!

7、字迹美观,页面整洁!老师为你骄傲!

8、这么端正的作业,一定下了很大功夫!

9、作业挺多,你还能写这么好,这就叫坚持!

10、我知道你昨天生病了,没想到作业还能做这么好!

【批评式:直接点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促其改正】

1、放松要求了吧?

2、这不是你的水平!

3、我喜欢你上次的作业!

4、你的朋友们快超过你啦,还不努力!

5、后面没有前面认真,“持之以恒”!

6、不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因为你能做到更好!

【激励式:激发和鼓励学生,使其奋发】

1、让大伙儿看到更出色的你!

2、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3、对,希望你更专注些,再把目标定得高些!

4、你很认真,继续努力吧!你会做得更好!

5、一切皆有可能,你的努力也一定能收获成功!

【导行式:直接指导学生行为,帮助其学习进步】

1、看看你同桌的作业,他的格式更美观!

2、字的.大小相同,字形规范,你能做到,加油!

3、再加把劲!

4、不要叹息时间的消逝,要热情而执著地抓住它!

5、把你的作业和××同学的交流,你们都会有收获!

6、选择一些文学类读物,对你的语言表达会有好处!

7、如果像上次的作业那样写,我会更欣赏你的韧性!

【谈心式:与学生交流思想,增进情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资料共享平台

1、给自己一个笑脸,你会发现,生活,完全不一样。

2、今天我看到你写作时专注的神情,被你感动!你从第一页翻起,便会看到自己的进步!

3、孩子,老师发现你这两天有点灰心,别泄气,你能行!

4、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让我感动!

5、太喜欢你的语言,细腻,柔软又富有韧性!

6、你能感觉到老师对你的期待吗?

7、用你的努力,给我一个鼓励,让我们一起冲!

篇10:建设数字德育平台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建设数字德育平台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时代,在不知不觉中,网络已经渐渐成为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一种文化生活的形式,这种文化日益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价值观的形成.

作 者:申军红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刊 名:北京教育(普教版) 英文刊名:BEIJING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 

篇1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初探论文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的关键阶段,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与沟通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能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因此,为了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对课堂上的师生沟通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师生沟通;有效教学;研究

社会发展推动教育模式向着以人为本方向发展,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能够充分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推动教育改革。课堂上的师生沟通能够将课堂气氛扭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意识。为此,下文对初中思想道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原则进行介绍,描述师生沟通教学模式的教育意义,并针对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

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任何的课堂沟通活动都对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师生之间的沟通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理解,并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与知识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道德品质实际上是一种个体化的心理现象,其在学生素质上的养成以及学生在社会中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而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环节中重点就是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特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能够使得学生自身的特点得以施展。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供一些与思想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故事,在课堂中创设相互沟通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的环节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他人感受,强化思想道德意识。

(二)有助于学生自我概念形成

初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的评价、观察、定位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支配。学生自我概念意识能够直接影响学生行为。积极准确的自我概念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信心,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反之,消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不能坚定的面对学习与生活,容易产生自卑感,止步不前。自我概念简单解释为从与人沟通中发展而来。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沟通在青少年自我概念意识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代初中教学模式正在向着培养社会性人才方向发展,社会发展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沟通是实现生存的不二法则。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对方沟通能够帮助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沟通互动中向学生们提供快乐。由于现代初中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学习节奏比较紧张,再加上互联网等社交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这样的局面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实现师生沟通,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能够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有效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排解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师生沟通理解存在偏差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具有教师向学生提问,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引导进行问题回答,这样的互动交流越多越好,那么课堂气氛就会越热闹。其实不然,在教师这样理解下的课堂只是满堂问,虽然课堂形式很活跃,但是学生不能实现与教师之间真正的思想交流。该种教学课堂互动模式依然存在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处于课堂学习中的被动者,教师在知识教授上一直采用知识灌方式,不能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课堂教学忽视学生价值观目标实现

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显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被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技能格外关注。这种在学生学习中的教学疏忽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养成。而造成这样的现状原因主要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单一的围绕着书本知识学习,教师采取知识点问答形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教学角度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无可厚非。但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分析,教师并没有注重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三)学生思想品德课态度存在问题

在初中学生课堂教学评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对方认识存在问题,他们认为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在考试中的占据的位置不重要。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学习中,对事实焦点、社会热点以及身边新闻事件漠不关心。换言之,由于应试机制的限制,使得初中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之间的吸引力不足,学生出现厌学现象。基于这种认识,导致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不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得不到锻炼,注意力不能集中。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原则

(一)师生平等参与原则

新课标对初中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同,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以期能够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需求。当今社会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阶段,只有在师生课堂沟通中实现平等原则,教师才能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每一个学生发展。

(二)相互尊重原则

相互尊重原则是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平等相待,懂得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与自由,这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构建和谐师生互动关系的前提。在思想品德教学环节中,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是引导者,还是主导者,教师需要摆正自身位置。而学生也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步。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并在与学生沟通中给予学生以鼓励。另外,实现师生之间互相尊重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想法,而学生要在在课堂上与教师分享想法。当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随意打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注重以情动人,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真挚的情感交融。

(三)启发性原则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关键。那么,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应该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进步。启发性教学帮助学生对课堂论题的深入思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启发和探究相互结合,实现真实有效的师生沟通。因此,要想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师生沟通,需要遵从启发性教学原则。

四、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应提升自身素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也是道德的示范者,教师在课堂上是一言一行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具有重大影响。学生有意识的模仿教师,好的模仿对象能够对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影响,相反,消极的教师形象也为学生的心灵带来伤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前,需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养。这样,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中,才能将书本中具有距离感的人物形象转移到身边的人物身上,并实现楷模效应。在耶鲁大学的沟通研究计划结果中表明,信息沟通的意图、特长以及信息的提供的可信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受众对沟通的反应。同一条信息,如果被信誉较高的沟通者叙述,要比信誉较低的沟通者叙述,更加容易获得赞同。由此,在师生之间的沟通中,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师在学生之间的'信誉度,教师的信誉度进而也决定了学生对其沟通信息的认同感。因此,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沟通。

(二)教师准确定位课堂角色

教师在课堂角色中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与学生的沟通态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态度中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与尊重。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有很多种,近年来,比较受欢迎的三种定位分别是权威、顾问、同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权威”的沟通态度具有强制性,也可以说权威的沟通态度中,教师并没有真实意义上实现与学生的沟通,该种沟通态度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教师只是针对课堂问题进行机械式的提问。“顾问”在师生之间沟通中的态度更加偏向于指导。而“同伴”的师生沟通态度是真诚、尊重以及平等。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态度是实现课堂有效沟通的充分条件。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同伴,需要从了解学生开始,教师应该学会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并以学生的心情去理解学生,采用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学生的思想发展。再这样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在与教师沟通中得到满足感,内心容易向教师靠拢,更加容易与教师成为同伴。

(三)向学生提供沟通机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将知识平均给不同的学生,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知识与学生一一对应。在调查中发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不能控制的将更多知识分配给一部分学生,也就是教师“喜欢”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的学生将不能引起教师的注意,并失去了与教师沟通的机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是学生的责任,而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潜意识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了标定,在教师心中有喜欢的学生,也有一部分不喜欢的学生。而造成教师对学生能力标定的主要的因素为:学生背景、考试成绩、外貌、智力情况等。无论在哪一种课堂中,完全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有些困难,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使得教师难免会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认识。但是在初中课堂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需要教师对特殊标定的学生人格发展予以注意,鼓励学生差异性发展,实现整体性齐头并进。例如,在对被标定为“弱势”的学生教学沟通中,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意识控制,进而减小标定所带来的危害:第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面带微笑,向他们点头,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亲切感;第二,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想法,并予以适当的鼓励,增加他们的自信心;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教师需要认真倾听,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帮助,切记不能打断学生发言。

(四)课堂角色扮演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通过角色扮演方式实现与学生沟通。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着一定的地位,与教师之间存在相互信任的关系。因此,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中不是教师的替身,而是在表达的观点。在角色扮演中,重点不是学生在说什么,而是学生当时情景中的情感自然流露。而教师在角色扮演中,以不做评价的方式进行,观察学生的反应,听取学生的建议。教师能够在学生角色扮演中体会到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精神世界。综上所述,教育机制不断革新,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不能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能提高。在师生沟通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从心理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本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师生沟通的意义进行论述,通过对师生沟通的原则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沟通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艺.思想品德课师生交往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周钱.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共情”运用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

[3]周君红.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师生互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4]张黎青.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2

[5]韦舒莹.初中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6]叶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7]郭萍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沟通现状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

[8]梁平.初中生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D].鲁东大学,

篇12:沟通学科之间联系,进行各学科之间的整合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是不可触摸的。音乐有极其强烈的情绪感染作用,它能调动人的情绪反映,在美术教学中适当运用音乐,将会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教学。如在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时,一边倾听波澜壮阔的钢琴曲《献给爱丽斯》,一边欣赏绚烂夺目的色彩魅力,一边为主人翁失子后忧郁的心情而感到伤痛;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一边欣赏画中的韵味、情趣、意境,一边欣赏如流水般叮咚的琴声;上色彩知识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听几段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再转入对美术色彩的感受;在上手工制作课时,可以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爵士音乐,学生通过音乐的熏陶,把心中所想,眼中所见的表现出来。

其次,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多写欣赏评述,字数不限,有感觉的可以多写,没感觉的可以少写,文体不限,可以是诗歌、散文、小说,也可以是“记流水帐”的形式,时间久了学生就有了要表达的东西。如:在上《向日葵》一课中让同学们结合凡高的生平谈谈对《向日葵》作品的感受?有一位同学说“梵高是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另一个同学说“《向日葵》明快的色调就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在他眼里向日葵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还有一位同学说“梵高认为绘画的重大使命是色彩,色彩不应是静止的,而应该是跳动的”。讲的真是太好了。上《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例如:清代陈献章的《沧江夕照》,“白发苍波了岁年,真成东老对回仙,何处投家弄渺茫。乾坤兀兀中流柱,濯缨干顶破沧浪”。又如清代胡澧题三江八景之一的“紫石榕阴”:“庙貌中天起,旌旗北寒。水光衣带远,山晚雾云残。石路依村衣,林霏湿客冠。登临频送目,蜀道敢辞难?”还有何维柏的《北江别亲友》,黄瑛的《龙坡山鸡藤》等等。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篇13:论文:沟通是心灵传递的桥梁

论文:沟通是心灵传递的桥梁

[摘 要]沟通是联系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情感桥梁,本文探讨馆员在与读者面对面沟通时应当掌握的七种沟通技巧。

[关键词]图书馆员;读者;沟通技巧

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思想或情感的过程。简言之,是将信息由一人传达给另一人。沟通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手段,图书馆的职责是将知识传播给读者,要想充分图书馆的这一社会职责,就要求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馆员与读者之间适时、正确、高效的沟通,可以使馆员了解读者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读者的信息需求,从而为其提供优质服务;而读者与馆员的沟通,可以了解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内容、借阅规则以及馆员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等,最后通过沟通来达到各自的目的。

馆员与读者的沟通最主要的是面对面的沟通,要做好面对面的交流,应当做到以下七个方面。

一、保证文明服务态度

文明服务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础。我们馆员的服务应该按照文明服务基本规范来操作。做到思想上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工作上要热情主动,以主人翁的态度平等地对待读者,用真诚,耐心,细致的服务感动读者,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

二、掌握良好的语言技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美好的语言是塑造青少年心灵最巧妙的手段”。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与读者之间沟通时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语言技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沟通方式。同样一句话,声音的高低、轻重、节奏的不同,表达出的效果就不同。图书馆员在与读者的沟通中,要把握语言的分寸,用爱的语言,因为爱是最好的老师,馆员对读者应该用亲切、诚恳、商量的口吻与之交流,使他们有回家的感受。同时也要用得体、规范、文明的服务用语展示自身的修养,体现亲和力,拉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沟通中务必使用读者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语气,让读者在人格、身份地位平等的感受中体会到馆员的优质服务和真诚的服务态度;尽量使用专用术语,与读者产生学术上的共鸣;为读者做指导时要具体详细,回答咨询时要切题,紧扣主题,避免重复等。

三、做读者的倾听者

人们通常只注重说话能力的培养,而对倾听的能力则重视不够,事实上聆听技术对沟通同样非常重要。在读者服务中,馆员不善聆听就会导致相互沟通受阻、相互配合难度增大,不仔细倾听就难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应当掌握四个要点:

①集中。倾听时,要有目光的交流,要眼睛注视说话的人,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读者谈话的内容上,不要轻易打断读者,给读者一个畅所欲言的'空间,表现出一种认真、耐心、虚心的态度。

②反应。交谈时,馆员可以通过赞同的微笑、肯定得点头,或者手势、体态等做出积极的反应,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和对读者的尊重。

③深入。通过对某些谈话内容的重复,或通过提出某些适当的问题,表现出对谈话内容的理解,同时帮助对方完成叙述,从而使话题进一步深入。

④欣赏。在倾听中找出对方的优点,显示出发自内心的赞叹,给予总结性的高度评价。欣赏使沟通变得轻松愉快,它是有效沟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四、注意体态语的沟通

体态语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有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传递心灵信息的职能。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馆员的举手投足、体态语、眼神、表情都能有意无意显示出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对读者的情绪产生影响。因此,体态语在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服务过程中,馆员应当让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表现出对读者的欢迎和尊重,在举止上要大方得体,行为动作文明优雅。看见读者走进图书馆时要点头微笑示意,在交流中要保持微笑的表情,面对真挚的微笑,读者也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要用规范的行为举止面对读者,展现馆员的精神风貌,使读者感受到馆员对自己的热情和爱戴,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缩短与馆员的心理距离,增强对馆员的信任感,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

五、注重对读者的观察

馆员通过对读者的外部表现的观察,了解读者的内心,准确的判断出读者的意图和需求。由于图书馆大都实行开架阅读,多数读者不会向馆员提出要求,而是自己寻找文献资料。此时,馆员应该观察读者是否熟悉图书馆,是否熟悉图书分类法,是否需要帮助,这一切在读者的行为和表情上都会表现出来。在读者遇到困难时及时上前帮助,而读者没有这方面要求时,应当做到尽量不要叨扰读者,顺其自然,给读者创造一个自由自在的宽松阅读氛围。此外,馆员要留心读者的借书内容,通过借书内容一般能了解读者的需求,并向读者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将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六、与读者进行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即俗语说的“将心比心”,这是社会心理学家推崇的一种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和同情,培养和提高社交能力的有效的训练方法。图书馆馆员要经常想读者之所想,站在读者的角度审视问题。这是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七、控制情绪、提高自控力

在服务过程中,馆员经常能听到读者抱怨文献资源匮乏、服务不周到等等。面对抱怨,馆员要有自控能力,正确对待读者的埋怨情绪,心平气和的听取读者的抱怨和陈述,然后尽量做出解释和答复。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耐心的向读者说明,并反馈到有关部门。千万不要恶语相对,即便可能面对的是一些自身有问题的读者,也千万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和对待。因为古训道:良言一句寒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让读者在交流中感受到温情,自愿接受馆员的帮助。

总之,图书馆员如果能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便可在沟通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图书馆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篇14:浅析影响师生感情沟通的因素论文

浅析影响师生感情沟通的因素论文

【摘要】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育人,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的前提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就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教师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经过的教学生涯,本人总结了几条影响师生感情沟通的因素:一、跟学生接触少;二、对学生缺少热情;三、做事不认真;四、缺乏兴趣爱好;五、偏爱;六、不善将人心比己心;七、讲话不注意;八、对学生关心体贴不够。

【关键词】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理解帮助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要育人,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而要了解学生的前提是缩短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就是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教师是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经过12年的教学生涯,本人总结了几条影响师生感情沟通的因素:

1 跟学生接触少

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在不断地接触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师生经常接触、互通信息,才能互相了解、建立友情。一个作家,如果不经常深入生活是写不出好作品的;同样,一个教师,如果只知关在办公室里研究教材,不经常跟学生接触,也是不能教好学生的。

2 对学生缺少热情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热情,才能使学生愿意接近,学生才肯讲心里话。我在班级中开展的“你喜欢怎样的老师”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写到:“希望我们的教师热情有感情。”学生对态度冷淡、语言生硬的教师常常是敬而远之的。

3 做事不认真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个做事严谨、办事认真、讲究实效、一丝不苟的人。如果教师做事不认真、丢三落四、马马虎虎、光说不做、有始无终,就会失去学生的信任。

4 缺乏兴趣爱好

教师要适应学生的特点要求,多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培养自己对一些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发挥自己的专长,这样才能结识和了解更多的学生,同更多的学生建立友情。

5 偏爱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一碗水端平,公正无私。如果学生发现教师只偏爱少数学生,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跟教师疏远,有的学生甚至不求上进,同时,几个受偏爱的学生还会在集体中孤立。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视每个学生为自己的朋友,其中包括那些智力差、犯过错误和淘气的学生。

6 不善将人心比己心

有些教师为不能理解学生而苦恼。其实,每个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只要多回忆一下自己学生时代的心情,用自己所需要别人怎样对待自己的心理去体会学生的心情,就不难理解学生。

7 讲话不注意

学生自尊心很强,对教师处理问题的态度很敏感,如果教师讲话不注意,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有的教师听到反映的一些情况后,就匆匆地下结论。由于没经调查研究,与事实有出入,学生不服气,对教师不满。教师讲话要分地点场合,掌握好尺度分寸,应经过调查研究,周密思考后再讲。

8 对学生关心体贴不够

由于不成熟,学生往往依赖性强,思想情绪波动大,遇到问题非常需要别人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尤其是需要教师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如果教师能够在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学生,就会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

篇15:民办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管理机制构建初探论文

民办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管理机制构建初探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借助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把师生课外沟通的作用上升到保持教学的有序化、合作化,实现教学任务的高度;借助吉登斯的“结构――行为理论”说明了良好的沟通制度对沟通行为的促进作用。在沟通机制建设的内容上,从文化建设到学校章程建设、课程设置、沟通职能、团队建设、激励措施等各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师生沟通;管理机制;交往行为;民办高职院校

根据倪春丽等人设计的《广东民办高职院校师生沟通障碍因素调查问卷》,在广东地区8所民办高职院校作为正式对象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沟通文化因子是妨碍师生课外沟通的5个障碍因素之一。沟通文化障碍因素,指学校鼓励师生沟通的价值观不明显,缺少沟通氛围,管理制度欠缺,未能提供有效的沟通渠道等。良好沟通管理机制或平台的形成,能促进有效沟通行动,并且能为克服其他妨碍师生沟通的障碍因素提供良好的基础。

沟通管理机制的建设就是要依据客观规律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保证沟通的有效性、合理性,为沟通架设桥梁,形成沟通行为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

沟通管理机制的缺失或者不完善,或者不能符合沟通实践的需求,就会成为沟通的障碍因素。要克服这种障碍因素,必须充分认识到师生课外沟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进行系统细致地构建,让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成为促进师生沟通的积极因素。

一、师生课外沟通及其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当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当代德国最负盛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沟通)行为理论”认为,交往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它是行动者个人之间的以语言为媒介的互动,它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哈贝马斯的沟通行为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主体通过语言协调的互动而达成相互理解和一致的行动。他相信,人们能够通过沟通理性,找出共同的生活方式,并在和解的共同性中真诚地生活。这种理性交往行为的目的是达到主体间的理解和一致,并由此保持社会一体化、有序化和合作化。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于通过沟通实现教育的目的有很大启示意义。理性沟通可以保持教学的有序化和合作化。目前一些师生关系的紧张化、淡漠化等不良现象就是缺乏理性有效沟通所致。有序化、合作化的教学过程一定是师生关系融洽的过程。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的社会主体。同时,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又能更好地提升教育实践的品质,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特别注重“主体间”对话的分析,它倡导交往行为合理化,强调主体之间平等自然的对话。师生间理性沟通行动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紧密联系的。

沟通行为和沟通机制是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关系。吉登斯在《社会的构成》(1984)一书中提出著名的“结构――行为理论”,其核心观点就是“结构的二元性”并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学说之一。吉登斯认为:行为者利用结构做中介手段,由行为转化为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的成果又变成了结构的一部分。结构是众多行为者的行为与互动所建构的,本身也提供给行为者展开其行为或互动的媒介。结构不是外在于社会行为者的某种东西,而是由行为者在他们的实践中生产或再生产出来的“规则”和“资源”。行为与结构构成了社会实践的一体两面。沟通机制的安排,就是沟通行动者采取行动的“媒介”或“规则”之一。这些规则随着高校办学过程而发展,包括沟通的不成文惯例、习俗以及成文的规章制度。最初可能大部分是不成文的规则,但为了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日常积累的成功实践基础上,会逐步形成成文的规章制度来提高沟通的效率。

大量的理性有效沟通会形成帮助有效沟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的清晰化、明确化、书面化又会促进有效沟通。因此沟通机制建设是沟通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师生课外沟通机制的建设有助于沟通目标的实现

师生课外沟通,应放在师生关系的网络结构中进行考虑。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作为学校社会功能的定位是社会各方需求的反映。师生课外沟通的一个目标是为了更好实现学校的社会功能。学校社会功能的实现,涉及到各利益相关方,主要有学校董事会、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政府、社区、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学校功能的定位是这些相关方沟通的结果。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高校的社会功能是非常丰富的,既有显性的功能,如传授知识和技能、传递文化和精神、创新科学和技术等,也有潜在的功能,包括代表社会和家庭管理和控制学生、调节就业市场、筛选社会精英、对同龄群体进行情感和生活的社会化以及提供挑选婚姻伴侣的条件等。学校社会功能或者办学方向会随着各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只有通过各方沟通不断形成新的共识,才能达到更好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实践主体即师生对此类问题的沟通,对于准确把握教与学的方向,实现教学目标和社会功能目标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的第二个目标是要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学生的需求不断变化。学校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合理需求。作为民办高校,有快速面向市场,敏锐应对需求变化的天然优势。通过有效沟通,确定满足学生合理需求的形式。师生的课外沟通,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各方面的需求,因而需从机制上保证学生合理需求得到有效沟通。

高校师生课外沟通的第三个目标是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作为师生关系,基本的含义是教和学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和学的形式都发生着变化。学习的途径和方式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学习的社会资源也得到极大丰富。这种形势下,传统的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教育主体与受教育主体之间的直接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果没有直接交往,没有言传身教,教育主体就难以使受教育主体得到主体性的更好培养和升华。传统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步由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即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师生间的对话,意味着师生的共同参与,意味着双方主体性的相互建构和提升,它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主体性得到提高的过程。课外沟通的形式天然具有直接交往的性质。为了实现更好的师生直接交往,除了课堂教学模式要革新,教学形式,课堂和课外沟通的比例安排也要革新,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外沟通的效果。

三、沟通机制建设内容

沟通机制必须通过行为规则、组织结构建设、资源配置来实现。其中规则的形成是机制建设的核心。这些规则一类是体现在柔性的组织文化体系建设方面;另一类是体现在刚性的规章制度建设方面。柔性的组织文化建设和刚性的规章制度建设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沟通文化建设

沟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形成学校各方共同认可的有关沟通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明晰学校的办学理念,重视主体间沟通,形成共识,上升为主体间共同的价值观,坚定理性有效沟通实现教育目标,实现师生教学和生活质量提升的信念。

沟通文化建设必须得到学校管理最高层的大力提倡。管理最高层的身体力行成为理性有效沟通的典范,对组织全体成员必然起到强烈的示范作用。通过不断实践构建师生沟通的各种习俗、仪式。如教师的开放接待日;教师节假日邀请学生交流沟通;师生座谈会;导师制等。树立沟通的榜样,评选师生沟通优秀教师,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并通过经验交流,倡导理性有效沟通的氛围。

(二)沟通制度建设

高校师生沟通制度建设在校内的最高规范是学校的章程。由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具有里程碑意义。《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明确要求章程必须写明学校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章程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健全教师、学生权益的救济机制,突出对教师、学生权益、地位的确认与保护,明确其权利义务;明确学校受理教师、学生申诉的机构与程序。同时规定了制定和修订章程应当充分反映师生的意见。高等学校章程明确保障师生沟通的主体地位,就从学校“最高法”的层面保障了师生理性沟通的主体性条件。

师生课外沟通具体的制度建设,应充分考虑沟通过程的各种要素,引导和保证这些要素在沟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如通过对师生课外沟通的时间、地点、形式、内容等的制度安排,以提高沟通效率。通过制度的引导,对沟通主体进行培训和激励,提升师生课外沟通的积极性。有效的师生课外沟通背景和条件的建立及维护也必须靠制度来保障。

师生课外沟通还涉及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划分,这些需以制度的形式给以规范。师生课外沟通的内容广博,学校应该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结构。现有的师生课外沟通一般分为生活和教学两大主题。学生生活方面的沟通以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的辅导员为主;教学方面的问题沟通以教务部门的专业教师为主。这种划分,主要是基于管理上专业分工的考虑,有利于把日常性、专门性的管理工作分离出来,进行比较有效率的管理。但是不能因此把专业教师言传身教,全方位与学生沟通的职能给剥离了。民办高职学校,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加要关注的是培养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而这些,必然要包括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熏陶,职业环境的渲染。这些职业化的教育需要师生全方位的沟通。

教师是整个群体作为承担和学生全面有效沟通任务的主体。实现这样的任务需进行教师间的团队协作。在沟通制度安排上应结合教师的专长和意愿进行适当的分工,既能保证团队总体任务的实现,又能发挥各位教师的专长,提高沟通效率。

师生课外沟通效果管理,也应是沟通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师生课外沟通的目标,按目的价值取向有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主体意识、提高师生满意等各方面。按工具价值取向有加强师生自主管理、更好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满足教学潜在需求等各方面。目标实现情况可设置具体的指标进行监测。如师生沟通满意度、师生课外沟通的频度、师生课外沟通的平均时间、师生课外沟通解决问题的数量、质量等。

四、结语

对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师生课外沟通的作用和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日益重要。通过适当的机制构建,既能反映人们渴望理性有效师生沟通的需求,又能促进有效沟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形成办学核心竞争力。当然,机制的构建过程本身就必须经过充分沟通,整体把握,形成系统;又要注重细节,各方达成共识,让制度具有可执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