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的脑袋歇后语及解释

冉冉冉冉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冉冉冉冉毛”参与投稿,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斑马的脑袋歇后语及解释(共4篇),希望大家喜欢,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斑马的脑袋歇后语及解释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出自】:《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篇2:有关秃子的脑袋的歇后语

有关秃子的脑袋的歇后语

秃子的脑袋――一溜光,精光

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其它相关歇后语:

光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和尚戴礼帽――与众禾同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和尚的肚腹――没多大油水

光头出家 ―― 两全其美

光头跑进和尚庙 ―― 充数()

光头上面长虱子 ―― 无处藏身

光头上拍巴掌 ―― 正大(打)光明

皇帝剃光头 ―― 不要王法(发)

摸着光头乐 ―― 耍滑头

篇3:秃子的脑袋的歇后语

光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

和尚打架——抓不到辫子

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和尚戴礼帽——与众禾同

和尚到了姑子庵——不妙(庙)

和尚的肚腹——没多大油水

光头出家 —— 两全其美

光头跑进和尚庙 —— 充数(.)

光头上面长虱子 —— 无处藏身

光头上拍巴掌 —— 正大(打)光明

皇帝剃光头 —— 不要王法(发)

摸着光头乐 —— 耍滑头

篇4:斑马

斑马是斑马亚属(学名:Hippotigris)和细纹斑马亚属(学名:Dolichohippus)的通称,是一类常见于非洲的马科动物。斑马因身上有起保护作用的斑纹而得名,每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一样。这个物种被著名的旅行家和博物学家命名为斑马,最早送到大英博物馆的标本来自于南非。斑马站约135厘米 ,肩宽54英寸,重量约为315公斤/ 700磅…有近似马一样的外观,没有垂肉,具有典型的特点就是其黑色的鼻子和脖子上的直鬃毛。雄性比雌性体型略大一些,背部有一条狭窄的暗条纹从它背部顶端开始一直延伸到垂下的鬃毛尾巴处,雌性的纹理更宽一。斑马为非洲特产。南非洲产山斑马,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雄体喉部有垂肉。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产普通斑马,由腿至蹄具条纹或腿部无条纹。非洲南部奥兰治和开普敦平原地区产拟斑马,成年拟斑马身长约2.7米,鸣声似雁叫,仅头部、肩部和颈背有条纹,腿和尾白色,具深色背脊线。...

目录分布范围保护级别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收缩展开分布范围

分布于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分布很少,大多在非洲。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1。

外形特征

普通斑马

(学名:Equus burchellii) 简称草原斑马。体长200~24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尾长47~57厘米,体重约350千克。除腹部外,全身密布较宽的黑条纹,具有保护作用。广泛分布于非洲东部、中部和南部,栖息于水草丰盛的热带草原。一般结成由一头成年雄性为首的10~12头小群生活,有时和牛羚、狷羚、黑斑羚、鸵鸟等其它动物混群。食物短缺时可形成大群迁徙。有多个亚种,如查氏斑马(学名:Equus burchellii chapmani)。

山斑马

(学名:Equus zebra) 肩高仅120厘米,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斑马,也是首次得到科学描述和定名的斑马。耳狭长,鬃毛很短,唇部棕黄色,身体条纹粗而少。仅产于西南非洲及南非开普省的山地,指名亚种(学名:E.z zebra分布于南非,现已已经绝灭;西南亚种(学名:(E.z hartmannae)分布于西南非、安哥拉。 仅产在西南非洲及南非开普省的山上,是体型最小的一种斑马,也是首次得到科学描述和定名的斑马。与其它两种斑马不同,它有一对象驴似的大长耳朵;身上条纹细密,臀部条纹很宽,其上方脊柱处有一片铁格架子似的条纹;它的喉部有一喉袋。山斑马的数量已很少。

细纹斑马

(Equus grevyi) 简称狭纹斑马、格氏斑马。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野生马类,肩高可达145~155厘米。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至肯尼亚北部。最大识别特征是条纹较其它斑马为细密。分布于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南部至肯尼亚北部。1882年由非洲的阿比西尼亚皇帝赠送给法国总统格雷维一匹之后,才被人们认识,所以便被叫做格氏斑马。现处于濒危状态。

拟斑马

(学名:Equus quagga) 亦称斑驴。颈部和躯干前半部有黑白条纹似斑马,但躯干后半部为棕色似马。曾大规模分布于南非基普省和桔色自由州的南部地区。过去认为是普通斑马的一个亚种,经对标本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在12万到29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斑驴就开始脱离普通斑马种群,成为一个独立的物种。曾被利用守护家园,而且在经过驯服后还能拉车,1830年英格兰一度兴起斑驴拉车风气。但由于人类因食用和毛皮对斑驴的捕杀,最后一头于1860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动物园死去。

生活习性

食草

斑马是草食性动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树枝、树叶甚至树皮也是它们的食物。适应能力较强的消化系统,令斑马可以在低营养条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动物优胜。

群居

斑马组成群体栖息,即使年老的个体也不会被驱逐出群体而过独居生活。但群体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左右,多由雌兽和未达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组成,群体十分紧凑而不松散,幼仔们喜欢在一起玩耍、撕闹,或与雌兽在一起嬉戏。成年雄兽通常过独居的生活,所占的领地大约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来的粪便作为领地边界的标记,只有在雨季,等候雌兽来到身边时,才一起过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后雌兽又会回到群体中。 在栖息范围内,群体总是沿着较为固定的路线进行迁徙活动。虽然长相不凡,但它的叫声却很难听,就像“叫驴”嘶鸣一般。它的视觉很好,眼睛和其他马类一样,可以同时看见远处的东西和近处的东西;听觉也很敏锐,进食的时候也在警惕地竖起耳朵,防止突然到来的袭击。 斑马在觅食时由群体成员轮流担任警戒任务,一有危险便发出长嘶的警告信号,群体立即停止进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时可达60~80公里,为狮、豹等猛兽所不及,从而能够经常逃脱食肉兽类的追杀。不仅群体成员之间十分友好,也常与鸵鸟、长颈鹿、羚羊等食草动物等混杂行动,一起生活,分享同样的食物,并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强敌。所以,它们的天敌狮子、豹、野狗、鬣狗等只能采取伏击的方法捕食,常常在其饮水的.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耐心等待,当距离较近的时候,突然冲出,目标对准因受惊而四处狂奔的群体中的病弱个体或没有经验的幼仔,扑倒后饱餐一顿。

栖息环境

栖居在干燥、开阔、灌丛较多的草原上和沙漠地带,山斑马喜在多山和起伏不平的山岳地带活动;普通斑马栖于平原草原;细纹斑马栖于炎热、干燥的半荒漠地区,偶见于野草焦枯的平原。

繁殖方式

斑马是高度社群性的动物。不同的种类其社会构成亦不同。平原斑马及山斑马有“家庭”结构,每“家”也有一只雄性斑马、最多六只的雌性斑马及它们的子女。而一些尚未结婚、交配的雄性斑马则会自己单独生活,或是跟其他雄性一起生活,直至它们有能力去挑战有“家室”的雄性斑马。当斑马群被土狼或是野狗攻击时,成年的斑马会组成一个圆形,并将未成年斑马放在圈内,其首领则会保护它的妻儿。 细纹斑马跟其他斑马不同,它们没有固定的社会关系。细纹斑马很少长时间一起生活,成年的雄性斑马会自己独居,而未成年的斑马就会跟它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跟平原斑马及山斑马一样,尚未结婚、交配的雄性斑马会跟其他雄性一起生活,不过关系不太固定。 在繁殖季节,斑马表现得十分紧张而活跃,雄兽之间互相会毫不客气地进行激烈得争斗,打斗的方式为互相碰击颈部、用嘴咬、用前脚的蹄来踢等。败者狼狈逃窜,获胜者则与雌兽一起生活一段时间,通过亲昵、嬉戏等行为,然后交配。每只获胜的雄兽每年要交配数只雌兽。雌兽的妊娠期约为11~13个月,每隔3年生产1次。每胎产1仔。幼仔出生后不久,即可站立和走路。哺乳期约为6个月,3.5~4岁时性成熟。寿命约为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