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

超级大美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超级大美女”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工作者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共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教育工作者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28日-31日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在世界面前,“中国号”这艘巨轮乘风破浪,克服了艰难险阻,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让人民当家作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积厚以成势,探索形成社会主义制度体系。70年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初步确立到逐步完善、从探索前进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跃升曲线。大到国家公共服务,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在诠释着祖国的创新发展。脱贫攻坚的巨大力量,让人们在小康的路上露出一张张笑脸;关系民生的社会保障制度更暖人心。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索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之治”奠定制度基石。

登高更望远,不断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发展永无止境,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解决一个个难题,同时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创新符合属于中国国情的道路。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不仅需要改革进入深水区,也要完善制度环境,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解决办法,给民以回应,才能完成主要的历史任务。面对各种难以预测的挑战和全球化的趋势,要蓄积的磅礴之力上,顺势而为,才能愈加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攀登不停步,阔步前行做好“三个坚持”。从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向着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阔步前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一穷二白起步,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扎根生长,让一种新型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神州大地上完善发展,历经无数风雨艰辛而生机勃发;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使国家制度设计和治理工作具备坚实的民意基础,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更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新的征程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发的路,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中,行进在中国道路上,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让“中国号”这艘巨轮扬帆远航!

篇2: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

日前,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顺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新时代的凝练表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纵观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无论是实现民族独立的浴血奋战,还是社会建设阶段的探寻摸索;无论是经济发展上的改革开放,还是社会治理上的推陈出新,都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强化国家制度建设、调整改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生动实践。本固才能枝荣,要将我国国家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切实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作为人力社保部门,就是要在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下功夫,用制度保障增进民生福祉。

增进民生福祉要树牢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深入扎实推动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各项日常生活的基础性保证,没有就业,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无从谈起。要进一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困难托底帮扶等方式,将创造就业岗位与提升劳动者技能做好衔接,确保最大程度促进广大劳动者就业。

增进民生福祉要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统筹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做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对零就业家庭及其他就业困难群体给与适度的政策倾斜,以政策之力推动群众获得感提升。

增进民生福祉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稳步向好,人民群众有了涉及更多领域、更高程度的新需求、新期待。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项长期、动态、复杂的新任务,对于我们的制度建设和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积极跟进群众最新关注领域,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稳步推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落地。

篇3: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长期执政的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放在首位。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含糊和动摇的一个根本原则。我认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有以下三个重要意义。

一、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我们党的政治自觉。从苦难到辉煌,从贫弱走向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靠的就是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和捍卫党中央这个领导核心。如果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比作是一艘“中国号”巨轮,那么,党中央就是这艘巨轮的领航者和驾驭者,党中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全党全国人民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根本依据。坚持党的领导,首先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这是一条根本的政治规矩,也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

二、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顺利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继续谱写中华民族壮丽史诗的制胜密码。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宣示就已经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中国的繁荣富强。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是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命运所系,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全党集中统一,确保队伍整齐有力。否则,就没有统一意志和统一行动,就会成为一盘散沙,不可能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方针,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强调“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政治要求,充分彰显我们党强烈而鲜明的政治自信,表明了党的建设的初心所在、使命所在。

篇4: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精选

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长(院长)陈希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一文,向我们分享了对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学习要领,深刻阐述了《决定》中关于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重要意义。陈希部长对于《决定》的深刻理解,对我们基层同志来说,是一场精彩的“导读”课,学思践悟,需持之以恒。

《决定》具有丰富的,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科学和实践要求,更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更好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一切工作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正如文章所说,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必须把提高执行力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各项制度落地生根。也就是说,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通过科学的途径和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就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夯实贯彻执行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思想根基,在一切工作中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决不能含糊敷衍,决不能变形走样,更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要强化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是大变革时代基层治理方式与时俱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加强和创新党的建设工作,突出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将党建问题与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政策等方面的统筹,全面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党员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新时代,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党员干部这一主体、“面对面”这一关键,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广泛了解民情、化解矛盾、宣传政策、办好实事,在服务群众中赢得人心,从而使党的全面领导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篇5: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已胜利落下帷幕。全会作出了一系列的重大部署,从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到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都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不变初心与使命担当。

作为最基层的社区,要时刻用初心和使命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忠诚、干净、担当的正确政治方向,围绕服务群众这一重点开展工作。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强化服务居民意识。以人为本,强化服务是开展好社区工作的首要原则。社区是一个“小社会”。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需求都会在社区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从人民群众对温饱的满足到对物质生活追求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社区的服务要逐步走向更高的层次,要正真的了解群众的需求,走到群众的心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二、扩大民主,增强社区居民自治社区意识。一个家庭需要家人的共同努力和维护。同样,一个社区,更加需要居民的自我管理和优化。首先社区工作人员要引导居民的主人翁的意识,让更多的人广泛参与到社区的决策其次,要使社区服务成为自治功能的支柱,为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居民切实认识到社区的重要性;第三、要颠覆往日的活动形式,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吸引居民群众关心社区,参与建设。

三、因地制宜,不断开拓社区工作新思路。社区开展工作一定要走适合本社区实际的路子。“思路决定出路”,只有不断研究和改进社区工作的方式方法,谋划做好社区工作的新路子,才能实现社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要善于从新问题中找思路,积极吸收先进社区建设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提出具有突破性的思路,开创社区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