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教师随笔

hyesky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hyesky”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教师随笔(共16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一) 教师随笔

识字是学生从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学习书面语言的桥梁。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和听话、说话也有紧密的联系。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常见的识字教学方法有: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及部件识字法等。

一、图解识字法

所谓图解识字法,是指利用图画(简笔画、贴画等)帮助识记字形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象形字。用此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简单的象形字,都是实物的象形,笔画简单,与图画接近,学习这类汉字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孩子们模仿古人造字:画画大山的“山”是什么样?说说“田”怎样写,大家造字、说字兴趣浓厚,同时从中体会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识记了字。

二、猜谜识字法

顾名思义,猜谜识字法是利用编谜语和猜谜语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间架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每个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通过猜谜语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 “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等,根据字形的特点用谜语帮助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义。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一) 教师随笔]

篇2: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二) 教师随笔

三、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

此方法是利用编儿歌和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这种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学生识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它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识字。如: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着两块糖(金);“一人胆子大,敢把大王压”(全);“两个小儿土上坐”(坐);“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三木为森”“不正为歪”“小土为尘”“上小下大为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的方法,幽默风趣,富教于乐,易学易记,既能展现语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识字的效果。如学“爱”字念:“爪字头,平宝盖,小朋友真可爱。“小小铅笔尖尖头,上小下大要记牢(尖);小朋友们要坐直,身体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妈妈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

四、编故事识字法

编故事识字法,就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水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边的人在认真工作);“右”字(右边的人在大口吃东西)。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五、部件识字法

所谓部件识字法,即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记忆请、情、清,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又理解了字义,“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

六、随文识字法

一篇课文的生字不多,字词的意思有宜于结合语句来理解,就可以边读书边识字。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反复感知字形,结合课文里的语句理解字词的意思。

总之,识字教学方法不胜枚举 ,选择教法要切合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识的发展,避免千字一法,使识字教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方法(二) 教师随笔]

篇3:浅谈小学识字教学 (教师随笔)

擂鼓镇小学   李建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就给低年级语文老师提出了要求:要重视识字教学,注重对识字教学的研究。而识字不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教师,面对识字教学的‘难’,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主动识字,从而提高识字效率。下面,我就识字教学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一、在阅读中快乐的识字

阅读时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所学的生字有个初步的印象,便于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必须注重在课堂上指导阅读,教给他们阅读方法,逐步培养其阅读的习惯。如让学生自己圈画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给生字宝宝找朋友 (组词 ),把课文读通顺等。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就可以逐步将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课前完成,并在课堂上给出一定的时间检查交流阅读情况。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教师要善于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予以鼓励。如给认真完成阅读任务的学生发放  ‘学习星’,或者在学生书上印张卡通‘笑脸’等。也可让四人小组交流阅读情况,互认生字,比一比谁会认的生字多,哪组会认的生字多,评出自学小能手,让自学小能手上台当小老师等。这样让学生品尝阅读带来的快乐,学生就不会把阅读当作包袱了,而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自主识字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课堂识字时间就可以有效缩短,识字效率也会明显提高。

二、在游戏中快乐的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识字教学本来枯燥乏味,教师更应当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创设学生喜欢的学习情境。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最好的教学情境莫过于玩游戏了。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所做的事都变成游戏似的。’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果教师能把枯燥的、重复的识字融入游戏中,那么识字就不会变成一种负担,而会成为学生所向往的活动了。例如,我在教学 <<松鼠和松果>>一文生字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将生字卡做成松果形状贴在松树各个枝上,如果你读准了一个生字宝宝,松鼠就摘到一个松果,你的松鼠能摘到多少松果呢?学生兴趣一下子就来了,争先恐后上台来读生字。像这样给识字教学套上一件游戏的外衣,学生自然而然就将自己融入到了识字游戏中。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次识字就是一种游戏的过程,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从而在不经意间获取了知识。

三 、在识字技巧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体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中国的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因此,识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会读,还要让学生记住字形,体会字义,从而更牢固地识记生字。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生字的特点,体会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启发性的提问:“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那个生字好记?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他的?”“看看谁最会发现,谁能当发现星。”用这些激励性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课堂上就会经常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在教学生识记‘聪’字时,我问学生:“你有什么好方法教同学们记住它吗?”一名学生说:“聪的左边是耳字旁右边个‘总’字”我立即夸奖:“你真会观察,你用部首加生字的方法识记生字,教同学们记住了‘聪’字。真是个好孩子。还有谁能想到其他方法记住它呢?赶快开动脑筋,你也会成为聪明的孩子。”经过这样的鼓励,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另一个学生举手说:“耳朵总是认真听就会变聪明,因此,‘耳’字加个‘总’就是‘聪’。”瞧,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自己找到了识字方法。还有的学生自编顺口溜,编字谜来记忆字形。我想生字在学生大脑中经过想象再造,一定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识字效率必然会更高。

四、在课外活动中识字

在课外活动中识字,也是培养学生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小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荣誉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能得到同学、老师的认可。针对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积极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识字活动,从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我经常开展“比一比谁识字多”“小小朗诵会”“谁是识字小能手”“办识字小报”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的热情。他们不仅用心识记语文书上的生字,还主动在课外书、报刊上识记生字,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识字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在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表扬,对于学生取得的点滴成绩予以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好胜心,使他们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真正使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善于识字,让识字成为一种快乐的学习活动。

[浅谈小学识字教学 (教师随笔)]

篇4:小学学生识字教学 教师随笔

小学学生识字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一个孩子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激发兴趣--乐意学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二、变换形式--“玩”中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三、教给方法--学会学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作  者:胡克义

审稿人:李传家

单位:苑庄镇田村小学

[小学学生识字教学 教师随笔]

篇5: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一、兴趣识字法

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低年级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单凭教师的讲述很难对某个字产生深刻的印象。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尤其是电教手段,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简单、明确、具体。如在教学时我把字的部首或易出错的地方用红色粉笔标出,再配上多媒体的演示,艳丽的色彩、生动的图象、动听的声音,把孩子牢牢吸引住,大大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篇6: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猜字谜。这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可以出现在初识生字时,如学“鲜”字,老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鱼’和‘羊’加在一起是什么味道?”学“雨”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中看不见。”指的是什么?也可以出现在记忆生字时。如“告”字,教师可打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字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筋创编,培养创新意识。我常采用的游戏有:送信、找朋友、送生字宝宝回家、开火车、猜字谜等。

顺口溜识字法。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二、联想识字法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是应该回归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识记效果,而且对于生字的实际应用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教学教科版第二册《春雨的颜色》一文中,有个要识记的生字“颜”,由于学生还不认识“彦”和“页”,在识记时,遇到了困难。这时,我适时引导“在生活中你看见过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举着一双双小手,这个说:“我知道,这个‘颜’是颜老师的‘颜’”。对呀,我们班的数学老师正是姓颜。那个说:“我也知道,这个‘颜’是水彩颜料的‘颜’”。……学生的回答都十分精彩,看来,生活的资源果然是无穷的,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对于识字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

语文教学中强调理解要联系语言环境,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我觉得识字教学也可以联系课文进行识字。在教学《北京》一课中,在识记“宽”这个字,学生运用了拆字法,把“宽”拆分为“宀”“艹”“见”,虽然这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但是我觉得这种识记方法过分生硬牵强,也脱离了汉字的本身含义。因此,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把“宽”所在的此“宽阔”拿出来,通过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来理解“宽”这个字,从而记住了“宽”。

在识字教学中,把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或者联系课文来帮助时记,同时交给学生识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是十分有用的。

三、课堂上的识字法

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

找规律识字法。 在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规律的方法。加一加:如“清”加一个“日”旁就成了“晴”。减一减:如:“概”,减一减就成了“既”。换一换:如“辩”和“瓣”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 。

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

四、归类识字法

从我们的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都有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如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记的范围。例如:教科版第二册《识字一 2》,要认识的“树、松、柏、杨、梨、枝、材”都是形声字,都带有“木”。教学时,我就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的出结论“这些生字都带有‘木’,都跟树木有关系”。

同时进行拓展,让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字带有‘木’的字,然后进行了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而且还认识一些课外的生字,拓宽了识字面。又如;在《神奇的塔》中要认识的字中,我把“灯、厅、打”这三个生字一起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识记,从过观察比较,学生的回答还真的很出彩。有的学生说:“这三个生字都带有‘丁’,带‘火’的是‘灯’,带‘厂’的是‘厅’,带‘扌’的是‘打’”。有的学生说:“因为有‘火’才能点‘灯’,用手才能‘打’”。这样把一些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人为的归类,通过比较,提高识记的效果,也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

篇7:小学识字教学方法

1.形象直观,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还是起决定性因素。当学生对一件东西充满了兴趣的时候,就会激情澎湃地去学习,去思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紧紧地集中于一点,在这样充满探索欲和敏锐的观察欲中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高。所以,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新事物,爱表现,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力争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迎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讲一些跟写字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们听一听古今中外的名人是怎样学字练字的,让学生向他们学习。学生的写字兴趣就如一支小火苗一样,既容易成为燎原之势,也极容易被教师枯燥严肃的教学给浇灭。因此,当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之后,教师应该注意呵护他们的兴趣,在教学中穿插小故事、幻灯片等,演示汉字演变的历史,让学生对汉字充满好奇,并产生写好它们的决心。

此外,可以用儿歌的方式向学生教授《写字姿势歌》:学写字,要牢记,头正肩平脚着地,三个“一”字要牢记,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桌边有一拳,手离笔尖要一寸,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离开虎口处,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通俗易懂的儿歌容易使学生接受,通过儿歌学生慢慢养成了正确的书写姿势。

2.注重示范,及时指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示范者。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为学生所模仿。为此,加强教师写字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充分利用直观教具演示正确的执笔方法,如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抓住笔画书写的重点、难点,反复演示、讲解、指导运笔的过程,让学生蜜察模仿,使他们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在习字的过程中,总会有几个学生坐姿保持不好,笔者给他们一一纠正,让他们做到位。只有长期坚持,学生才会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3.树立榜样,互帮互学

教师可以把班里坐姿及握笔姿势正确的学生作为榜样,让他们去当小老师,为其他同学做演示,并在每节课都特别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小明星”,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影响学生,使他们改掉不良的书写姿势。另外,要经常在班里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活动,看谁写的字好,看谁姿势正确,看谁进步快,使学生人人争当最好的一个。

4.完善评价,树立自信

在互助学习的同时,巧妙运用评价的激励作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并把写字质量与学生的坐姿、握笔方法与布局结构等综合起来评价,减少评价的随意性。在实践中可开展评选小小书法家、争当眼睛小卫士、我是近视的小克星等活动,并把执笔情况纳入期末评价中,作为抽测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不断鼓励和认可中看到自己在一步一步前进。

5.家校联动,持之以恒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家长尤其是学生自己对正确写字姿势和良好写字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大家的参与热情。经常与课任老师联系,请他们上课时督促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另外还联系家长一起来监督孩子的写字姿势,让家长自觉地督促和辅导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写字姿势错误时,及时加以纠正。学习在课内,功夫在课外,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

6.器物纠正,循序渐进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实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实验纠正,运用简易握笔器、牛皮筋等对握笔姿势和坐姿进行纠正。有了内在的兴趣作为支持,有了多样的评价激励,有了教师和家长有效的配合监督,这些外在的原本难以让一年级学生坚持的机械手段会成为纠正他们写字错误姿势的捷径。

“堂堂正正中国人,四四方方中国字”,写字教学是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写字姿势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写好规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写字习惯。让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将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

篇8: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1.图文并茂,形象法

象形,是最早的汉字造字方法,它是用描摹事物状的方法来造字。因此,象形字的教学应该根据字的特点来进行,即先出示字的原始图形,分析图形与字义的联系;再讲解由图到字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与字义的联系,字形、字义与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如“日”字教学,先出示“日”字的甲骨文形体,像太阳形,像太阳的圆形,里面的一点象太阳里的黑斑(有的说像太阳里的光);再讲解由到日的演变过程,分析图形与字形的联系:演变为,拉长为一:然后综合分析图形、字形、字义三者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日”字的形义联系,便会掌握“日”字的构形原理。

图文并茂,形象法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既有助于学生了解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掌握象形字的形、义、音,又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编制字谜,联想法

汉字繁难的笔画、复杂的结构给小学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看到,汉字的形体结构却为我们编制字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字谜是用暗示字义或描摹汉字形体特征的方法为谜面,以文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分为两类型:

(1)揭示汉字形体的字谜。乖:乘人不备(拆字法)。俄:先人后己。化:华北。乃:后起之秀(特指法)。更:与人方便。今:用心读书(反拼法)。碍:砸左边,得右边(拆拼法)。券:拳头对刀(移位拼字法)。翠:刘邦闻之喜,刘备闻之悲(会意拼字法)。

(2)揭示汉字形体、暗示汉字意义的字谜。泛:分开水太少,合拢水太多。臭:因为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我们从上述字谜可以知道制谜的两大要求:

(1)语言要求。谜面用字都是熟字,谜面用语都是人们所熟悉的词、成语、俗语以及语意完整的句子。这就是说,编制字谜这种识字教学法是根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或形义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通过丰富的联想,用熟字教生字,以“已知”解决“未知”。

(2)内容要求。谜面内容应体现以下“三性”:

思想性。谜面内容应做到观点正确,思想健康,这样的字谜才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益智性。猜谜本是一种智力游戏,它对开发儿童的智力有很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制谜要有利于学生的猜谜,让学生根据谜面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运用推理、判断的方法,猜准谜底。

知识性。谜面虽小,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自然物事,社会现象等都可入谜。这样的字谜才能达到通过识字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之目的。

制谜要求告诉我们,编制既通俗、形象、简短,又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益智性和知识性的字谜,让学生猜,非常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形体或意义,使识字教学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取得识记汉字和娱乐益智的双重功效。

3.动作示范,示意法

汉语单音节动词中,有很多是表示人体动作的。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做示范动作,让学生从中领会动词的意义,掌握动词的构形特点。如睁、握字的教学:

张开两眼——睁(目字旁)

五指收拢——握(提手旁)

动作示范,示意法既可用于动词的词义教学和词形教学,又可用于动词的听写,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的词义和使用。

4、形近比较,辨异法

汉字从结构上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种类型。独体字是由点、横、竖、撇、捺、提等笔画组合而成,合体字则是由独体字演变而来的偏旁组合而成。用这有限的笔画和偏旁组合成数万汉字,这就产生了大量的形近字,给汉字的认读、书写和使用带来了困难。

要解决这个困难,就要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区别形近字的异同,重点是辨“异”,即区分形近字的不同点。辨异可从字音、字义、笔画、构件、结构、构字和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

:字中间是“ ”,以“ ”为声符的形声字,韵母为an,如缓、暖、援、媛等字。

爱:字中间为“ ”,以爱为声符的形声字,音节是ai,如嗳、暧、嫒等字。

在识字教学中,将形近字进行比较,寻同辨异,可以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规范学生对汉字的书写、认读和使用。

5.部首表义,求同法

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辞书中有三大部首系统:一是形体部首系统,如一、|、乙等部首,它们一般与字义无关;二是形位型部首系统,如“叛”字中的八部和又部、“颖”字中的水部、“腾”字中的马部,它们有的与字义无关,有的与字义有关。三是形义型部首系统,它按字形分部,以表意的偏旁作部首(亦即按义分部)。

因此,形义型部首系统是辞书中主要的部首系统,它最能体现汉字据形知义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在合体字,尤其在形声字的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同部首字的字义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部首都存在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着表义的类属性,如引导学生分析“顶”、“项”、“颈”、“额”、“颊”等字的意思,让学生认识页部的表义类属:从页的字,字义与人体肩部以上的部位有关;分析“儒”、“侠”、“俭”、“侈”、“仰”、“伏”等字的意思,认识人部的表义类属:从人的字,字义多与人的类别(儒、侠)、品性(俭、侈)、行为(仰、伏)等有关。

部首表义,求同法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部首的表义类属,加深学生对汉字据形知义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汉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和望文生义的理解能力。

6.构件分解,形缀法

有的合体字尽管结构复杂,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困难,但应该认识到,陌生的合体字大都由熟悉的构件组合而成,合体字的形、义、音是由构件的组合关系来体现的,这就决定了合体字结构的可分性。

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来教合体字: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合体字的形、义、音;再将合体字分解成若干个构件,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构件的读音和意思;然后再将几个构件连缀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构件与合体字在音或义上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合体字。如“葬”字的教学过程:

葬:A、葬字读zai,本指掩埋死人。

B、把葬字分解成(草)、死(尸体)、(双手)三个构件。

C、将三个构件连缀起来理解葬字:手把尸体掩埋在草丛间。

构件分解,形缀法是一种化难为易、驾轻就熟的教学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构件与合体字的内在联系,从形体结构和造字方法这两方面掌握汉字的形、义、音。

7.意义合成,义缀法

意义合成是会意字的一种会意方法。这种会意字的特点是字义为各个构件义之和。因此,这种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应该先将字分解成几个构件,让学生了解各个构件意义,再将这些意义连缀起来,理解该字的意义,最后因义识形,让学生从构件和字的意义关系这个方面掌握该字的形体。如尖、卡字的教学:

尖:由小、大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小下大的东西。

卡:由上、下两个构件组成,字义即为上不来、下不去,夹在中间。

意义合成,义缀法是从构件与字的意义联系这个角度,让学生掌握意义合成的会意字的意义和形体。

8.反义联系,辩证法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非常有趣的是,有些汉字的形体、意义和造字方法正充分体现了矛盾的这种同一性。

表示树根与树梢的“本”、“末”二字:杲字从日要革上,表示太阳东升,高过树梢;杳字从日在木下,表示太阳西沉,低于树梢。上述两组汉字,造字方法相同,字形字义相反。

篇9: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始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逐步形成了“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法是小学语文“集中识字·大量阅读·分步读写”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特点是:(1)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最常用汉字,以便学生及早阅读。(2)打好识字的四大基础(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和基本字),以“基本字带字”作为基本识字方法。坚持“形音义统一、字词句联系、认读写结合和记比说兼用”。所谓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

而“基本字带字”,就是通过给基本字加偏旁部首,引导学生利用熟字记生字,使学生在掌握汉字字形的基础上,逐步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统一联系。(3)吸收先识字后读书、看图识字、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大识字等传统识字教学经验,组织学生掌握汉字规律,自学生字。实践表明,采用集中识字方法教学,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个以上。

二、随课文识字

随课文识字,也叫分散识字。这是1958年由江苏南京师大附小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特征,注重音叉联系的识字教学流派。分散识字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分散识字从改革识字和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它还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分散识字有以下几种具体的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字学词。

三、注音识字

注音识字法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改革实验的组成部分,由黑龙江语委组织实施,1982年在佳木斯第三小学、拜泉县育英小学和讷河市实验小学开始首轮实验。

注音识字旨在发展儿童语言,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重点,解决识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也就是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原则,在学生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注音识字把“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与“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结合起来。

四、韵语识字

1987年,由辽宁省东港市姜兆臣老师开始韵语识字实验。韵语识字根据快速记忆原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部分和先形象后抽象。

韵语识字有五个方面的特点:(1)先识1000个最常见的高频字,以利学生尽早阅读。(2)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用这些常用词围绕着一定的中心和故事情节,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在语境中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常用汉字编成集中精炼的“意义块”,便于学生联想和记忆,从而使一年级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在一年内熟练识读2500个常用字。(3)课文尽量避免重复字的出现,力图以最小的篇幅囊括所有的生字,突出意义组块、整体输入、先整体后部分的特点,成批识字。(4)不要求“四会”一步到位,以先认读为主,解决尽早阅读的问题,在大量阅读中逐步达到识字会讲、会用、会写的要求。(5)采用韵语的形式学习汉语拼音,并发挥其“注音”功能,帮助学生阅读汉字读物,在阅读中扩大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为学生的作文打好基础。

五、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是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于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教学方法。该法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

经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在以“青”为母体字的一族字中,选出常用字“菁、清、请、情、晴、睛”,编成这样的字族文(顺口溜):“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

太阳出来是晴天;看东西,用眼睛。”教学中,一边学文一边识字,用汉字字族特点举一反三,简化教学过程和学生识记过程,提高识字效率。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将三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和“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达2200个以上。

六、听读识字

听读识字自1984年开始实验,主持人为天津教育科学院谷锦屏老师。

这种识字方法是指学生不识字时,听别人(或录音)读书,听会记熟之后,学生再自己反复读书,用记忆中的字音、字义和字形对照,一回生二回熟,渐渐的,边读书边认识了书中的汉字。

这种识字方法通过整体输入、无意接触、自发模仿、重复有趣的学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识字法为学生学习汉字提供了“字义场”,即把汉字的读音放在一定的“字义场”内,为理解字义打下基础。当集中归类整理阶段过后,除重点解决字形外,理解字义就利用听读。

七、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识字教学法。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达到识字的目的。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字理识字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

八、双脑识字

双脑识字指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

九、字根识字

张继贤为创始人,基本观点为:汉字是分析型文字。任何汉字都离不开五种基本笔画。汉字汉语的简短明确和“一”的简短明确密不可分。汉字有28个字根,这28个字根都是不超过5笔的独体字。

每个字根都派生出若干字件(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也是汉字存在的基本形态),把字根字件相同的汉字集中编成字组,可以把全部汉字串联起来,汉字纵横序列一目了然,体现出汉字构形的科学体系。字根识字所用《中小学快速识字手册》将字体(字根)相同的汉字以字件为首编成字组,字件按笔画排列,笔画相同的按音序排列。共编1010个字组,每个字组含2~20个单字不等,多音字和联绵字集中注释。

十、成群分级识字

此教学实验始于1991年,是“湖南省小学语文综合改革实验”的一部分。这种识字以根字系联字群,是按字群分级进行的整体识字方法。具体做法是:(1)根字系联,整体有序。每册实验教材编有“成群分级识字”5个单元计25个课次,每课次由1~3个根字循序系联相关的一大串字群。6册教材2704个生字。除随文出现的364个字外,全部由272个根字统领。(2)设境拼形,活动识字。

篇10: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一、挖掘汉字内涵,激发识字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识字感兴趣,教师就要在识字教学上下功夫。在识字课堂上,许多教师喜欢用学生感兴趣的贴笑脸、奖励小红花等物质奖励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虽然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它绝不是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动因。

心理学专家研究认为,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挖掘汉字的内涵,让学生发现汉字所蕴含的真理、主动探索汉字的造字规律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外在物质奖励转为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中的两个生字“漂”和“飘”时,笔者是这样来挖掘这两个字的文化内涵的:“漂”是在水中的动作,因此与水有关,文中可以与纸船的“漂”联系起来;而“飘”呢,是与风有关的,文中可以与风筝的飘动联系起来,所以两个字的偏旁不一样。

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感知体验就不会搞错这两个字的意义了,且意识到:当一个字处于不同的语境时,它的意义会随着文本的语境而产生微妙的变化,所以,关注字与字的组合、词与词的组合是一件非常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识字教学中,适当引用有关汉字的文化知识,就会使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发现汉字所富有的文化内涵。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更加热爱祖国的汉字和文化。

二、多元化识字,维持识字兴趣

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运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来识字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想象、联想等手段记住字形,来达到识字的目的。但是,如果教师不注意运用多种字理识字法开展教学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持久,就容易对识字产生疲惫感、厌倦感。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笔者注重运用多元化识字法来维持和巩固学生的识字兴趣。

1.利用形声字特点,编顺口溜记其形。汉字中,形声字比较多。大多数形声字现在仍能通过形旁表意义、声旁表读音。在编顺口溜时,利用形旁引导学生理解字的意义并识记生字,可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如,教学“访、防、芳、放”等与“方”有关的字,就要启发学生辨字义记字形,组织学生观察联想,以便准确记住这些字,进而体会“学习形声字,辨别要仔细。声旁多表音,形旁多表义。掌握规律性,快乐多识字”这一识字法。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识字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在以后学习形声字时能自己探究识字的方法,从而起到维持和巩固识字兴趣的作用,增强识字效果。

2.利用会意字特点,巧用图画记其形。表意性是我国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孩子们虽然不懂什么是会意字,但是如果教师善于分析会意字的特点,就会让学生觉得学习会意字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例如,在教学“毛笔”的“笔”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再看一看有没有什么发现。结合学生的回答,笔者边指挂图边作如下小结:古时以竹做笔杆,以羊毛等做笔头,故“笔”字从“竹”从“毛”。

然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另几幅插图,并与生字对照,分析每个生字是由哪几个部件构成的,从而体会这几个生字的构字特点:砌灶要用土,砌成后用以生火做饭,故“灶”字从“火”从“土”;上小下大为“尖”;不正为“歪”等。对于这类特殊字,学生通过看图,把文字的形状与具体形象的画面对应起来,两相对照,很快就领会了字意,记住了字形。

3.利用象形字特点,借用简图记其形。象形字是用一个象形符号去描摹实物形象的字,如“水、月、牛、目、山、壶”等,这些字都是按实物描绘出来的。“水”字像小河流水,“月”字像一弯新月,“牛”字突出了牛角,“目”字像人的眼睛,“山”字像峰峦层迭,“壶”字就像一把水壶。

教学这些象形字,教师可借用简图讲解字的形状,分析字形。如教学“亭”字,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亭”的简单图画,说说它的形状,再仔细看看“亭”的字形,说说它们相似的地方。经过对照,学生初步认识到“亭”这个字是由图中的画演变而来的,从而了解象形字的特点。通过图、字对照,学生既理解了字义,又掌握了字形,同时还初步知道了象形字的构字特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三、识字用字相结合,增强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把识字教学与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把识字融入语文学习的整体教学之中,让理解课文和识字两条线并行,尽量让识字与孩子的生活、与学过的知识、与活泼的游戏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因为学习汉字不是闭门造车,汉字的“源”在生活当中也可以找到,如果语文教学与生活脱节,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教师必须遵循“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尽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篇1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一、集中识字

1958年由辽宁省黑山北关实验学校首创,1960年北京景山学校加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投入研究,形成“两山一所”的集中识字教学流派。集中识字直接承继蒙学识字教育的经验,旨在通过一、二年级快速大量识字,使学生尽早做到能大量阅读,来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

基本做法是一、二年级的四册教材每册都分作几个部分,在每部分中先归类识字,再读若干篇课文,“识字-阅读”不断循环编排。在归类识字中,基本字带字是最主要的识字方法。如,由基本字“青”,带出“清、蜻、情、晴、请、睛”;由基本字“方”带出“房、访、放”。

这里的基本字,是指在字形相近的一组字中共同含有的能够独立成字的构字部件。而带出的字,多为形声字。由于在一组字中形、音、义有一定联系,易学易记易掌握。此外,基本字带字还采用部首带字的形式。如“氵”带出“河、滴、洗、游”;“穴”带出“空、窗、穿”。

基本字组字,如“禾-火-秋”“门-口-问”,会意字、反义词归类等也常采用。总之,集中识字主要依据汉字中占有很大比例的形声字的规律,以字形为中心组织识字。由于带出的形声字具有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大多成串地学习,因此便于掌握。

由于字串中有一个共同部件(基本字),所以有利于识字过程的迁移。由于带出生字的基本字大多是熟字,在识字时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已经掌握的基本字为支点,因此能够化难为易。采取集中识字的方法,大多都能在两年内识字个以上。为了使基本字带字顺利进行,在识字起始阶段先学一批构字率高的基本字,打好汉语拼音、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等识字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二、分散识字

1958年由江苏南京的斯霞老师实验成功的一种注重音、义联系,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的识字教学方法。它与集中识字以字形为核心不同,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

后来被称之为“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分散识字先教学汉语拼音,采取看图识字等方式教学一些独体字,打好识字基础。而后采取“多读课文多识字”的方法,随课文识字,两年学习课文近180篇,识字2000多个。

在识字教学时,具体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1.依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边读文边识字;2.把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提出来先学,其他的随课文讲读时再学;3.先学字词后读文;4.在理解课文以后再学生字词。这种识字方法从改革识字与阅读的关系入手,寓识字于阅读之中,在识字的同时通过阅读发展儿童的语言。此外,注重激发识字兴趣,强调打好识字基础,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也是分散识字的主张和实施要点。

三、注音识字

1982年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一些专家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首创的识字教学方法。这种识字方法一改集中识字、分散识字力求加快识字的做法,旨在从发展语言入手,解决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初入学儿童不至于因为完成繁重的识字任务,而中断了语言的发展。

相反使语言和思维得到及时的训练,与此同时学习汉字。具体地说,以学好汉语拼音并发挥其帮助阅读的功能为前提,以寓识汉字于学汉语之中为原则,在儿童未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使听说读写同时起步,相互促进,达到发展语言、训练思维和同步识字的目的。

儿童入学,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借助拼音阅读纯拼音课文继而阅读注音课文。儿童在读注音课文的过程中一目双行,既看上一行汉语拼音,又看下一行汉字,很自然地对汉字边读边识,渐碰渐熟。这所谓是“无师自通”的不定量识字。同时,设写字课,有计划地识字写字,这所谓是“有师指导”的定量识字。

实验表明,儿童读书多,识字多。到三年级末,人均认字3000个,会写其中的2400字。儿童说普通话的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四、字族文识字

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1960年开始探索、1980年成型并开始实验的一种识字方法。它在传统识字经验和集中识字等经验的启发下,认为在汉字中有一定数量具有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可以衍生出几乎所有的常用字,称为“子体字”。经过筛选,精选出2500个常用字。

把用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近的合体字,组成一个个“字类”“家族”,称作“字族”。在2500个常用汉字中,确定母体字220个,字族389个。而后,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课文,称作“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主要方式。例如,围绕母体字“青”以及衍生的子体字(合体字)“请、清、情、晴、睛”,编写了课文《小青蛙》: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

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

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哨兵。

字族文识字法包含四个逻辑层次:母体字是识字的逻辑起点,字族是识字的单元和方法的载体,字族文是读文识字的载体,字族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载体。

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的经验,分散识字重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经验,注音识字重视在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中识字的经验,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点,小学生在两年中识字可以达到2200个以上。实验者对字族文识字作了如下概括:组字为族,因族设文,族为文统,族文相生;学文识字,披文见族,族字类推,环环扩展;以读促识,以识促读,文熟字悉,一矢两的。

五、字理识字

是九十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是基本和有效的方法。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图示法,如,教“隹”字,出示鸟的图画,教“采”字,出示手在树木上采摘的图画。

点拨法,如,教“牧”字,点出“”是“牛”的变形,“攵”是手拿鞭、棍的意思,而手拿鞭子放牛,正是“牧”的本义。

联想法,如,教“沙”字,启发学生想像河水少会看到什么--水少而沙现。

演示法,如教“灭”字,可进行火上加盖东西以灭火的演示。

歌诀法,如,教“互”字,可引导学生用歌诀“上一下一,倒七正七,互相学习”来帮助记忆。

猜谜法,如,教“画”字,老师可说出谜面“空山中间一方田”,让学生猜。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像力的培养。

六、双脑识字

1991年上海市实验学校引进“智能双拼”编码后创造的一种新型的识字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以往先学汉语拼音再识汉字的传统做法,将学习双拼码、识汉字与打电脑结合起来,学生在认读字、词、句的过程中巩固双拼字母的拼读,在进行文字输入的过程中复习认读的生字词,实现了电脑、双拼、识字的同步学习。

这一识字法把学习语文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利用电脑学习语文,利用电脑开发人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以该识字法为基础编写的教材,循着学习双拼码,边学习文字输入边识常用汉字,在识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开始阅读文质兼美的短文、儿歌的顺序进行编排,把识汉字、学汉语、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达到“大量识字,提前阅读”的目的。

初入学儿童两个半月认字1000个,能阅读浅近的儿童读物,能用电脑“写”出自己编的故事。还编制了与教材紧密配合的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语文电子学本》,包括“学习性内容”“练习性内容”“创作性内容”“信息性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人机互动”阶段,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篇1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中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但是对于刚刚接受教育的儿童来说,往往会产生一种抗拒的心理。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如何让孩子喜欢小学语文和识字这门课。

一、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二、教给方法――学会学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70%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

三、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

篇13:浅谈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含浦镇九江小学 周雪梅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我觉得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迎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十五,人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学生们一味的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例如,通过各种各样的会意字、形声字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在开课之初,教师通过画面与文字的演变,使学生将自己头脑中的资源与眼前所见的画面产生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祖国文字奥秘的欲望,对学习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调动学生学习抽象蚊子的兴趣,不妨多用游戏等形式。

兴趣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动力。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猜字谜、找朋友、风车转转……将这些儿童学前生活中的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前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师生一起给字配“画”。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雨”这一个生字时,我就根据小学生对这一个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这个字生动地画了出来:“雨”字上的一横就代表雷电,一竖跟横折钩就代表一间房子,里面的一竖就是闪电,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个孔,那么房子就漏水了,那里面的四点就是漏进来的雨水。学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们的话转变成了生动的图画,收到了很好的认字效果。

四、无意识字也是识字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种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形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教师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五、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实践活动是关键点。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六、从教材延伸到课外,从识字开始看世界。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后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多次体现,更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

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12

――对一年级第一课时识字教学规范的思考与实践

【内容摘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生字回生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着两大缺失。缺失的原因在于不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基于对现有模式的分析与思考,我认为调整教学的顺序之后形成的教学模式――“第一步,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第二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第三步,识记独立的生字。第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巩固。”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能达到降低生字回生率,提高识字成效的目的,优化第一课时识字教学。

【关键词】识字复现巩固高效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喜欢学习汉字”作为第一学段识字教学目标的第一条。为此,新课标建议“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但是在识字教学过程中由于超大量的识字任务(新课程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写250个字;二年级上册要求认450个字,写350个字;二年级下册要求认400个字,写300个字。)加上汉字本身结构复杂多变,以及课时非常紧张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因而也影响着学生学习汉字的效率。为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汉字,提高识字效率,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范是必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通常采用这样的模式进行第一课时的识字教学: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认读带拼音的生字宝宝。

3、记字形。日常课堂中很多老师会逐个指导记字形,公开课上大多随机学习几个,但识字方法的指导都比较到位有效。

4、去拼音认读。

5、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6、读通带有生字的句子或者长句子,而后读通全文。

细想这种模式存在的原因,大体有三:

首先,初看起来它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由简单到复杂,似乎体现了梯度。

其次,记字形环节表面上识字方法多种多样,学生很有兴趣,能够轻松记住生字,即使个别难记的,在教师引导下也能得到解决。

第三,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也读通了课文。

然而,这种看起来很受用的教学模式,至少还存在着两大缺失:1、一部分学生,

每课生字总有几个根本不知怎样读。2、字音混淆存在于一部分学生身上,他们把“活动”的“活”读作“动”,把“眼睛”的“眼”读成“睛”,把“睛”读成“眼”。这就是严重的生字回生现象。这样,我们不得不经常布置认读生字的作业,并且接下来很多堂课都必须安排时间复习巩固,总算马马虎虎巩固下来,可是花去的时间太多了。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大缺失呢?

原因之一:这种认读顺序并不是学生最轻松的认读方式。

识字教学一直就提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是人们在实践中根据识字与儿童学习的规律得出来的。所以,人教版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篇篇朗朗上口的、优美的小文章,生字寓在语言环境中。如《口耳木》、《在家里》、《操场上》、《自选商场》、《菜园里》、《识字6》(第二册)这些课文,创设家庭、学校、城市、农村等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从而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积累,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识字效率的效果。

可是这种教学模式,却要脱离语言环境进行单个字的识记。如《春雨的色彩》一课中的生字:论、趣、底、题、淋、洒、滴、油,那么抽象的一个个字符,没有任何温度,学生怎么有兴趣去读呢?即使有拼音帮助他们读准字音,但并不轻松。

原因之二: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在识记完生字后,就应该多让学生与生字见面,加深印象,减慢遗忘的速度。但是,这种模式却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加快了遗忘的速度。 刚刚记住的字形还未得到巩固,就把字放入词语中请学生认读,此刻是学生最容易遗忘的时刻。词语包含着一定的语境,生字则相对较弱,学生自然对词语印象深刻,而对生字的印象越来越模糊,从而出现生字混淆或者根本不会认读生字的现象。

识字是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巩固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难点。记住字形固然重要,但是难点不攻破,字形没有很好的巩固,识字的教学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完成。

基于对现有识字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联系自身实践,我觉得,遵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规律,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优化识字教学。 第一步,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第二步,认读带生字的词语。

第三步,识记独立的生字。

第四步,再读全文,识记生字。

第五步,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第六步,练写生字,写中巩固。

在拼音教学完毕之后的集中识字课堂选择这种教学模式,对比“在拼音教学完毕之后的集中识字课堂教学”的新旧两种教学模式,可以发现它们的主要区别。调整后新模式的第一步整合了原模式一、二两个环节;新模式的第二步,是原模式的第五环节,在顺序上进行了调整;新模式的第三步,是原模式三、四两环节的整合和深化;第四、五、六步是新模式要突出、强化的。新模式偶三个重要特征:一是遵循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体现识字的层次性;二是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轻松识记生字,体现识字的深刻性;三是在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识字,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其实质是主张课中多次复现生字,让学生在反复见面中轻松学习汉字,真正“喜欢学习汉字”。 初次见面,留个印象――初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第一次见面要能留下个印象。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请学生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对生字有了音形义的初步印象。切不可过早脱离语言环境,去面对一个个干巴巴的字符。那样对于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毫无兴趣可言的,又怎么会留下印象,没有印象又怎么喜欢得起来呢?

完成这一任务,有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学生读时对照课后生字栏里的生字,圈出本课生字。

请学生读时圈出生字,以明确学习对象,对字形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如:碰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教学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教师揭题引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1-2遍,读中对照课后生字表圈出本课生字。

3、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进而试着读通句子,读通全文。 这个任务在5-7分钟之间完成。这样操作,学生对字音、字形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课文语境中对字义也有了初步的感知,增加学生对生字的亲切感。

再次见面,拉近距离――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认读。

人们在接触外界时,知觉整体性经常在发挥作用。知觉整体性是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一年级学生入学前与大量的常用词汇接触过,如:聪明、活泼、蝴蝶、眼睛、暖和等。听过的,说过的',在脑海中留下了音与义的印象。

学生对一年级课本中的大部分词语似曾相识。让生字在词语中出现,学生认读起来会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画面。在词语这个语境中,生字也变得具体可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如“玩耍”这个词,学生一拼读,脑海中自然会出现玩耍的画面,不用老师多做解释,而单单出示“耍”字请学生读,非常抽象,学生甚至不知“耍”是怎样的,字形又那么复杂,学生看着就犯难,读的兴趣自然就不浓,主动性也就不明显了。可是换成出示“玩耍”这个词,将生字“耍”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学生一读,心中也许忍不住会说:哦,原来“玩耍”的“耍”就是这样呀!看,学生已经开始主动识记生字了。根据以上特点,我们这一环节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生字为其他颜色显示,并带有拼音。

2、指名学生认读词语,先拼出生字,再连读词语。如:“青蛙”,“蛙”为生字,要求这样拼读:w--ā→wā,青蛙。不脱离语境,整体认读。

这一步,也有几个基本要求:

第一,词语中的生字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

用崔峦老师的话来说:“认字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的、深刻的第一印象……”

这里虽说不是第一次见面,但却是第一次比较明显地出示,将词语中的生字用其他颜色突现出来,用于刺激学生的视觉,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对生字字形的印象。同时,这样的出示形式再现生字的语义,让学生对生字的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词语中的生字注上拼音

给生字注上了拼音,学生就可借助拼音认读生字,降低认读难度,并加深对生字字音的印象。

怎样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只有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方式与方法才能真正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选择在词语中呈现生字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认读。学生认读的不是干巴巴的字符,而是鲜活形象的词语朋友、生字朋友,不但愿意认读,而且乐于认读。这种形式才是能够让学生对生字产生深刻印象的有效方式。 三次见面,形记于心――识记独立的生字

当学生对生字产生了具体形象的印象,有了感觉之后,就可以单独出现生字请学生

认读了。因为本课时的重点是识字。

这一环节,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出示带拼音的独立生字,请学生拼读、识记生字。

2、在拼音帮助下,学生容易做到音形联系,识记生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3、去掉拼音,请学生认读。

一方面可以检查识记情况,有助于教师与学生克服难点,扎实做好识记环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巩固生字的作用。

4、变换字的顺序,请学生认读。

小学生的记忆往往偏向于具体机械识记,一个字在固定的位置上,他们能认出来,换个地方或许就不会认了。因此,调换顺序,打破机械认读,让学生在任何位置任何环境都能正确认读。

在这个环节,我们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在识记过程中,我们以多次复现的形式为主,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认识生字。

崔峦老师说:“认字和认人是同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认一个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俗话也说,一回生,二回熟。经常见面,通过各种形式让生字反复再现,能使儿童从整体上把握字形、记住字形。

第二,对那些结构特殊的合体字,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与识记能力如:蜘和蛛、蚯和蚓,筷、雷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提高识字能力。

有句话说的好,一切景语皆情语。当学生体会到了生字包含着的情感,认读起来可以感觉到它的温度,再加上这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环节,正面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印象,让学生的识记过程轻松扎实有效。

四次见面,文中寻迹――再读课文,识记生字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词最终要回归到文本。读通文本,读中巩固生字,是识记生字的一个更高层次。

这是第二次读课文,较之于第一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读准字音,按词读,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第二,读时,教师要视课文实际进行读法的指点,难读句子要示范。

第三,课文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得比较通顺为止。

在这里,我的通常做法是:

1、请学生认读几个课文中几个带生字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2-3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比较熟练。

3、检查读课文情况,视课文实际进行读法指导、示范等,帮助学生快速读通课文。 五次见面,应对自如――多种形式巩固生字

尽管学生识记生字时产生了强烈的印象,但是学习生字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不及时巩固,很快就会遗忘,造成生字回生现象。而且学生学到了后半堂课,身心已经感到疲倦,注意力不大能集中得起来,如果这时不能有效地巩固生字,回生现象会更加严重。 所以在这个环节要注意:

第一,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生字。

我们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玩乐方式,如:摘苹果、眼明手快、邮差送信等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巩固生字,保持记忆。

第二,多复现难记字。

突破难点是一堂课的基本要求。难记字一般都难以进行字形的分析,只有多与学生

见面,比其他字出现频率高些,见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实现这个环节,通常可分三步走:

1、创设情境,如“摘苹果”游戏,可以这样进行情境创设:树上的苹果又大又红,只要你能读准大苹果的名字,它就归你啦!

2、游戏识字。有意识地多安排难点字的出现机会。

3、宣布游戏结果,激励表扬学生。

六次见面,直呼其名――练写生字,写中巩固。

在识字教学的最后――写字环节,我们一定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准确认读要求书写的生字。

学生熟字返生现象的广泛出现,提醒我们,熟字的巩固需要大力加强。要求书写的生字有的是本课出现的生字,有的是以前课文中的生字,在指导书写之前,要求学生正确认读,达到复习巩固、熟记的效果。

第二,给常用的生字找朋友(组词)。

识字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给常用生字找朋友,既巩固生字,又丰富了词汇,还提高了运用字词的能力。

整个书写指导过程起码安排10分钟的时间,至少有以下6个小环节:

1、请学生准确认读生字。

2、请学生给常用字找朋友。

3、教师强调笔顺特殊的字。

4、师生共同讨论怎样把字写漂亮。

5、师范写,生摹写。

6、教师评价,总结书写情况。

在两轮的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年级组做过比较与统计,发现第一轮时,平均每个班级有20个学生认读生字要张冠李戴,而尝试用新模式之后,每班只有平均9个学生区分不清字形。我们再次做了个全面的统计,发现多个生字未巩固的学生从平均10人减少至4人,三个以内生字未巩固的学生从平均22人减少至13人。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识字,降低学生的生字回生率。一到期末也不用再经常进行“比较、复习、总结”,减少复习的“反复性”,节约教学时间与精力,真正提高识字效率。

篇14: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质量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乐”学。

采用各种途径,让学生“乐”学。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大为重要。

1、游戏识字。

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利用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在学生非常喜欢的游戏中进行识字教学,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

“变魔术”游戏,引导学生利用加减笔画,加减部首或变换部首等方法,让某一个汉字变成另一个汉字,如“人”变“大”,“大”变“天”,“天”变“夫”,“大”变“太”;学完“寸”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时、村、付、守”等字,一个“寸”字加上“日、木”等不同的部首,就会组成不同的汉字;学完“十”字后,加上部首可以变成“什、汁、叶”等,学生不仅初步学会了汉字的规律,而且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和美,从而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又如“开火车”读。老师出示一个生字,让学生按顺序拼读音节,分析字形。还结合比赛读,用生字卡拼字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认识生字。

2、猜谜语识字。

猜谜语使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字谜情景,让学生在编字谜和猜字谜中,突破认清字形,记忆字形这一难点和要害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爱好和思维能力。如教学“团”字时可以出谜面:“国字玉出门,人才进了门。”学生马上就想到了“团”。接着又抛出谜面:“元旦到了,家里真热闹。”是“量”字,后来出示“众”字,让学生出谜面,学生爱好大增。课后学生收集字谜和识字的积极性大大增强了。对学习生字的兴趣也浓了。

3、当小老师识字。

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低年级的学生总爱模仿老师。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留意生字的写法,也可以让跃跃欲试的同学上讲台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究学习,共同进步。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创造性。

4、编字歌识字。

为了避免单一识字的枯燥乏味,我们创造了不少新的识字方法,其中创造性的,也是较常见的一种编字歌。如:田字出了头,下面长尾巴“,它就是“电”字。“千字插中间,北字分两边”是“乖”字。心青“情”,弓长“张”,十粒豆豆入口“喜”,半个月亮就是“胖”。这样的歌诀简单明了,易读易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会”学。

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怎样才能正确较快识字呢?

1、归类法。

汉字的形体千变万化,字字都有差异,但是汉字作为音、形、义的结合体,又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中国古代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造字法。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90%以上,其余的基本属于象形、会意、指事这三类。

教学时,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类,不但可以提高识字效果,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识字范围。如教学“打、拨、拍、拔”这几个字时,都是提手旁,因为这些动作都是要用手才能玩的。“洋、海、河、汁”这几个字都是三点水,因为这些字都跟水有关系。“膀、腰、背”这些字都是月字旁,这些字都跟身体有关系。要求学生找出还有哪些带“月”的字,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熟悉了本课的生字,还熟悉了一些课外的字。

另外教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识字。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声。形声字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类型:左形右声:请、情、清、晴、哪。左声右形:领、歌、颜、郊。上形下声:雾、荷、芽、竿。下形上声:盛、愿、背、婆。这样归类后,使他们加深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认识,大大提高了识记生字的效率。

2、总计法。

许多老师陡增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改主意什么。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爱写错的字进行分析字形,注意写错在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其他同学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相互提示,相互学习,这样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3、巩固法。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巩固便显得至关重要。巩固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的抄写并默出来,不能死抄。比如要超三遍,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在默写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再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一、识字教学的意义和地位

识字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 )识字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需要。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即作为语言构成基本单位的汉字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比较顺畅地进行语言表达。如果学生识字量不足,书面语言就无法得到完满的表达,口头语言也就无法从书面语言中汲取更多的营养。(2 )识字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和外化形式,而识字教学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语言可以促进思想的传达和交流,因而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为思维能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刺激力量。(3 )识字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需要。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重要内容,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书写习惯的优劣。(4 )识字教学是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需要。在识字教学中,适当讲授汉字字形、构造、造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使学生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激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因此,识字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识字是阅读的先导,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起点。那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初始点。

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汉语识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识记汉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明相应的学习要求。

1 、字音

对于生字的读音,一要读准字音,二要能准确地拼读音节,三要能准确地拼写音节。在学习字音时,要多读。教师要先范读、领读,学生听读、跟读,然后过渡到学生独立识读。对于同音字、多音字,要联系已学过的知识,同时考虑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师给予必要的辨析和讲解。联系字形、字义的学习,或者同音辨形析义,或者同形辨音析义,将单个字的读音放在词、句中辨析,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

2 、字形

对于生字的字形,一是明晰汉字结构,二是弄清字的笔顺,三是了解构造特点,四是字形书写正确,努力做到端正、整洁、美观。分析生字字形时,教师要讲清汉字方块特点以及偏旁、部首组合汉字的造字特点。必要时结合具体生字的学习,了解一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方面的知识,对一些典型的汉字进行拆分,了解其构造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的了解。

教师要加强写字指导,做好写字示范,一笔一画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做到笔顺正确,笔画规范,字形美观,执笔方法、写字姿势合乎要求。同时,还要注意汉字手写体与印刷体在字形方面的细微差别。

3 、字义

对于生字的字义,一是明确生字的基本义、常用义,二是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在辨析字义时,宜将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整体把握,加强组词、造句练习,在多种语言环境中比较字义的差别,以求得对字义的全面准确的理解。

三、识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识字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 )“认识”与“会写”分类推进 ,不断增加识字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指出:“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将“识字与写字”分为“认识”和“会写”两种不同的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弹性。要求会写的字,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够默写,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力求能在语言表达中运用;要求认识的字,做到离开注音,离开语言环境能准确认读,会认即可,不可拔高要求。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循序监渐进,逐步增加识字量,为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教学打好基础。(2 )识字教学要与课文讲读相结合。课文中的识字教学,要根据不同的课文,生字的多少和难易程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讲读课文前学习生字,也可以在讲读课文后学习生字,还可以边讲读课文边学习生字。课文中的识字也可以分步进行:在初读课文时解决字音,结合理解课文解决字义,联系学过的字辨析字形,结合写字训练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3 )努力巩固识字教学成果。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引导学生反复读和反复写刚刚学过的字,尤其是使用频率高的字;最好将这些字放在词、句、篇中,读写结合,在读写的重复中是生字得到巩固。(4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字典和词典。教会学生查找字典等工具书,便具备了正确了解汉字音形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为学生自己巩固识字成果,扩大识字量提供了技能性保障。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记忆方法有:(1 )形象记忆法:利用汉字象形的特点,从一部分汉字的演变入手,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的认识,或者模仿、演示事物形态以突出其特征,帮助学生形象地识记生字。(2 )意义联想记忆法:利用汉字指事、会意、形声的特点,从汉字构造方面分析字形与字音、字义的关系。如,“刃”为“刀”加一点,表明为刀刃部分;“明”为“日”“月”组合,表示明亮的意思。再如,凡形声字形旁为“木”的表示当初与树木有关,形旁为“水”的表示当初与水有关。(3 )歌诀记忆法:对于一组生字,可编成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口诀或歌谣。如,教材中把常见姓氏编成歌谣:“古月胡,口天吴,弓长张,立早章。双口吕,双木林,三横王,草头黄。”再如,识记“戊、戍、戌”三字,可编成歌诀:“横戌无点戊,有点便成戍。”(4 )比较记忆法:将字形、字音或字义相同、相近的字放在一起比较,辨析异同,防止读错或写错。如,将拼音字母“b 、d 、p 、q ”放在一起比较识记;将汉字“己、已、巳”放在一起,通过比较明确其字形上的细微差别和字音、字义的不同。(5 )谜语记忆法:把生字编成引人思考的谜语,在动脑筋中识记生字。如,“画”的谜面为:“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盖上盖。”又如,“德”的谜面为:“二人去看戏,走了十里地,看了四场戏,一心要回去。”(6 )游戏记忆法:将适合拆分的生字拆分 ,各组成部分分别写在纸板上,由学生分组做组合生字的游戏,寓教于乐。(7 )多媒体记忆法: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使图、文、声、像有机组合,充分调动学生注意力,不断提高识字效率。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方法]

篇15:识字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识字的目的。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一是趣味识字法。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泪”字,编成“水从眼里出。”再如:教学“告”字,编成“一口咬掉牛尾巴。”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

二是编故事识字法。

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是“休”。再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通过这样一个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了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

三是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方、仿、访、芳、坊、妨、房 ,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的比较,编成儿歌帮助记忆:“有人仿佛的仿,有言访问的访,有草芳香的芳,有土作坊的坊,有女妨碍的妨,有户房子的房。”这样把一些形似字放在一起就好记多了。

四是表演动作识字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教学“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抱”字,先想一想抱的动作,然后再做一做,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抱”是用(手)抱,所以是手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

五是熟字带生字识字法。

有些生字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减一部分的方法来帮助识记,如:日加月是明,月加月是朋,日加生是星,功减工是力。这样,学生通过熟字来学习新的生字,使其在今后的文字应用上也不会发生混淆了。

六是结合生活识字法。

汉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好习惯,创设识字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如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本上的名字都标上拼音,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还可通过阅读课外书、观看街道旁的广告语、门面的招牌等,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生字、认识新字,同时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识字教学随笔 教师随笔]

篇16:小学语文识字和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01

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识字和写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识字教学如果教不好,将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发展,现在好多学生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学识暂且不谈,就是把基本的汉字写好都很困难,一篇公文里错字连篇。所以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要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展好识字教学,不能让承载中华五千年文化的方块字被人们淡忘。可以说,很多人不会使用、不会写汉字源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失败。因此,探索识字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梳穿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必须出色地完成任务,责无旁贷。

02

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过程过于规律化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但是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识字过程过于规律化,大大降低了学生写识字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总是遵循音、形、意的教学规律去教导学生,这种固定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甚至部分教师总是让学生去重复的写字、识字,学生根本无法投入理解字、词的具体意思,不能够做到理解性的记忆,完全降低了写识字的效率与质量。

(二)识字数量较为平均化

目前小学语文写识字教学中存在识字数量较为平均化的问题,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会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设定一定数量的字、词语让学生去学习,但是很多文字学生已经非常熟悉了,所以每次在学习的时候都会对会的字去加强记忆,而忽视了对生字生词的记忆和理解,这样一些较难的字、词学生无法加深记忆,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设定相应的识字数量,让学生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去认识更多的生字、生词,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语文写识字实践教学效率与质量。

(三)忽视了文字的实用性

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写识字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让学生去学会这个生字、生词,但是却忽视了文字的实用性,学生可能已经对所学到的问题有较深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却无法很好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没有把文字的实用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学习文字的主要目的就是应用,而忽略了这一项技能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学习此门课程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四)教学形式不够灵活

《标准》对小学各个阶段的识字量都做了明确规定。为了完成识字目标,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者的身份,努力钻研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在教法上百花齐放。 对于所教的对象,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教师往往置若罔闻。因此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教师讲解时间较长,留给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的时间相对来说较少。长期以来,造成学生参与意识、动手实践能力的退化和缺失。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教促学,学会适当地“取”与“舍”,以适应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

03

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策略

(一)改善识字教学过程

没有谁会否认兴趣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相关名人名言一大堆,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亚)之类,均说明了这一点。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对于识字的初始动机的激发,也多是因为识字过程中的趣味令学生感觉到好玩、有意思,进而才会吸引到学生对于所识汉字的记忆、书写、理解和运用。同时,新版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在识字教学上有特别重视识字教学之间的联系,提倡系统性识字。这在为教师的识字教学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开辟了一个识字教学的新天地。如教学中,在恰当的时机点,教师可以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玩一点点“神秘感”来提高学生对教师识字表演的期待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识字对象的关注程度,进而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如汉字魔术“‘大’字大变脸”,就可以吸引到学生关注:去掉一横,读如“人”;添上一横,变作“天”;加一点在下面,就是“太”;如在上面,则是“犬”。这样的因为增减笔画而致字形的变化,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认知特点,也符合他们的趣味点,因而会大大提高他们对于识字的兴趣和注意力的持久保持。

事实上,在教材中,这样的趣味点激发在语文园地板块下有着众多小栏目的支撑,以求得达到对学生识字兴趣的长久支持而使其成为学生识字志趣的转折的目的。如“趣味识字”栏目在语文园地板块下的具体表现,数字诗(语文园地一)、课程表(语文园地二)、反义词组(语文园地四)、时间短语(语文园地五)、家人称呼(语文园地七)、职业名称(语文园地八)等,将识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相连,真正实现了趣味的识字与识字的趣味。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小学年级阶段的学生有着其独特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主要表现为:上课时候,无意注意比较占优势,不能长期集中注意专注于一件事,注意力容易分散。此外,容易被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引起注意,在记忆方面以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和认知特点,对其传输知识,比如教汉字要怎么引起学生兴趣,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多少合适,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产生厌学情绪等这些问题,老师都应该在开始教学前了解学情,制定合理教学计划。

许多的学生在入学前都参加过学前班,进行过提前识字训练。许多的老师也都赞成这种做法。笔者认为提前识字有他一定的道理。但是,朱智贤先生说:“教育决定儿童心理的发展……教育本身又必须从儿童的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的水平或状态出发,才能实现它的决定作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在4-5 岁,但语言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4-5 岁的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发育和发展还不完善。智力发展水平也不高。在这种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识字教学,只会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因为他只片面强调“识字”,忽视儿童的身心全面发展,影响了儿童早期的思维发育。所以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实际特点。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只有这样,识字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发展。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这并不是说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就是片面的追求识字的数量。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不高,抽象思维还不完善,需要借助于形象思维来识字。我们在短时间内教给学生大量的生字,他们即使在短时间内记住了生字的音和形,记忆也不会保持长久,容易产生对生字的回生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错字别字也会大大的增加。而且学生的语言能力、经验以及知识等都会对学生识字产生制约。所以开展识字教学不能只片面的追求识字量,还必须考虑到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程度。我们教师在识字教学时,不能超越儿童的实际发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识字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真正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帮助,同时也是我们真正所追求的的识字教学。

(三)识字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生活里有最丰富、最生动的教育资源,可以说生活中处处可以学汉字,处处需要学汉字。在实践中,我发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字,运用汉字,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生字的有效途径。如在教学同音字“坐、座、作”时,做“坐下”的动作,指着座位,让学生体会字义的不同。“坐下”的“坐”加上“广”字头组成“座”,用“座”可以组成“一座山”、“一座房”、“一座桥”等。在分清音、形、义的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组词或句式填空进行练习。如小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做)(作)业。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坐、座、做、作”的理解,给学生烙下一个深刻的记忆。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试着让学生自己运用新知,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挥,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有两个生字“喝”和“渴”容易混淆,此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平时,你为什会口渴?有的说:“因为水少,只有三滴水,所以才会口渴。”有的说:因为身体里缺少水,才会渴,所以“渴”有“氵”。“口渴时喝水要用什么来喝?”有的说:“喝水要用口来喝,所以是口字旁。”在联系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学生渐渐悟出了答案。

生活识字的方法还有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比较法,在字音学习中,进行同音、近音的比较,在字形学习中,进行形近字的比较等。如:我在教学“园”字时,先让学生给“园”字找朋友,当有学生说到“圆柱”一词时,我因势利导,“园”是种蔬菜,花果的地方也施人游玩的地方,如“公园、花园”等从而让学生明白“园”字的用法,而“圆柱”应该是“圆”,表示圆形的意思,如圆桌、圆球。

在校园内识字进入校园,校名、各种名言及教室内的黑板报、课程表等,校园里的这些汉字就在他们身边,学生都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去注意他们,在多次与汉字的见面过程中,巩固了识字成果。

利用生活识字,像路上的广告牌、店铺名、各种包装袋等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鼓励学生随处自主识字,这样会大大提高识字量。

此外,经常利用表扬、鼓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教学生字后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等活动。如看卡片认读,开火车读,当小老师读,谁读对了就奖谁一朵小红花。总之,识字不应成为学生的负担,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 趣”为前提,让学生开心识字,实现由“ 学会” 到“ 会学”的转变。

(四)改善识字教学形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必须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活泼氛围,才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课堂教学方式过于呆板,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小学生识字写字教学效果不理想,所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汉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变换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加强对课堂识字写字教学方法的转换,能够充分提高对于小学生的适应能力。例如,我国很多的汉字都是象形字,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可以为小学生展示汉字起源的图片,如在讲解苹果的单词时,首先通过为小学生展示苹果的图片,然后标注上苹果的拼音,让学生通过自主拼音的方式来认识苹果的汉字,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于苹果这两个字的印象。同时要加强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之间的对比,进一步增强小学生对于汉字写字识字能力的延伸性。才能够扩展小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在讲解汉字的过程中,要积极的让小学生根据发音记字形和含义来帮助小学生明确汉字写作的具体内容,这样能够激发小学生对于汉字的书写规律掌握,同时还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准确地提高对于汉字的掌握,同时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唱歌、游戏、表演的方式来讲解,增强小学生对于汉字的识别能力。如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小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将不同的汉字做成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小学生,让小学生牢记自己所代表的汉字,教师通过对不同的汉字进行组词,让不同的小学生抱在一起,这样能够快速提高小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小学生对于汉字词组的认知水平。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研究心得

一、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

学语文就是学语言,语言是人生一辈子的修行,作文就是学习书面语言,作文指导就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作文教学又是语言工作中的老大难,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小学教育阶段,作文课的地位需要摆正、需要提高。本着抓主要矛盾、抓重点、抓难点的工作原则,我在日常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作文教学训练指导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总是要远远地多于课文讲读理解上花费的时间和力量。

长期以来,受“阅读决定论”的作文教学观的影响,国内出版的各种语文教材,都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线而编写的,作文教学只是讲读教学的“附庸”,缺乏一整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没有好的作文教材”,一直成为国内小学作文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好的老师也难以教好作文课。“读好就能写好”的作文教学思想观,阻碍了作文教学的发展,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读与写哪个更重要,或者说在理解和表达哪个更重要的问题上,日本和我们正好相反。日本的语文教材都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表达”和“理解”两大项,而且将“表达”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强调是日本教育比较高明的地方,强调写作教学的语文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和趋势。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需要独立发展,不能长期处于附庸地位,否则很难得到应有的发展。

日本的作文教学目前在世界上应该算是一流的。日本推行一种“写作全过程”指导教学法。具体包括:设计作文题目,学生分组对作文的材料、顺序、表达方式进行具体化讨论,收集材料、共同设计多种可能的作文结构,并列出写作提纲,小组共同讨论具体写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个人起草、修改、誊写,小组传阅、交流、议论、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装订起来交给老师批改,老师改完后做成文集在全班传阅,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文章交给学校出版或广播宣读九个步骤。日本写作教学有两大特色:一是“团队精神”。他们十分强调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好处是将作文的压力分解到小组成员,从而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让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激发,互相学习,获得写作这篇作文全面的知识、材料、技能,从而学会写作。二是“成功教育”。学生通过小组传阅、全班发表、全校发表,一步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乐于写作,学会写作。应该说,日本作文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比较现代的、比较科学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层面和语文教师树立作文比讲读重要、表达比理解重要教学观,用科学的方法,长期耐心地培养学生。

二、引导学生用正能量思想情感主导作文过程

好的思想是好作文的灵魂。作文和做人是相通的,见文如见人。树立好的人品,才能写出好的作文。作文本身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流露,做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体现在作文过程和内容中,所谓生活即作文,作文如做人,所谓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我笔写我口,讲的都是这个道理。语文作文教学应该通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来发展人,作文的过程同时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小学生要学会写出好作文,具体写作技巧的练习要排到后几位。表达思想和感情才是第一位的。正确的思想情感才是文章的精气神。如同做人一样,拥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好人。许多教师单方面地强调写作技巧的重要性,却忽视了作文是来源于生活而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表达。我时刻告诉小学生,好文章应该是有温度的,写作时不能让语言文字脱离情感。

如何把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做人、真善美做人有机结合,是首先值得关注的问题。人文的结合表现在价值观的导向上,启发学生多看一些充满阳光的东西,多参加一些健康向上的活动,少写一些社会阴暗面的东西。

我在讲授小学语文阅读课时,一向重视先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启发孩子们体会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篇文章时的思想感情。作文是写给外人看的,通过有情感地表达内心世界,让外人看得懂、感觉有趣、受到好的思想影响。我要求学生们在作文立意选材的同时,一定要先酝酿情感,从积极乐观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角度表达内心情感。让小学生仔细用心体会我们的小学课文,包括国外的一些语文课本所表达的情感,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爱”字。写文章时作者当时内心所饱含着的爱,有对亲人的家、有对朋友的爱、有对师长的爱、有对人民的爱、有对乡亲的爱、有对民族的爱、有对国家的爱、有对党的爱、有对党的伟大领袖的爱、有对爱国英雄的爱、有对具有高尚品质的平凡好人的爱、有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爱、有对和平生活的爱、有对祖国名山大川美丽风光的爱、有对珍惜动物的爱、有对美好环境的爱。任何事情、人物、景物都可以通过选取正能量的角度去反映爱、表达爱。生活中,有人、有事、有景亦有情,所以写人、叙事、写景文章的基本内容都离不开抒发感情,写好作文最基本的出发点,应该扣住“体会生活,有感而发” 八个字。

每一篇好文章的背后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冰冷的写作机器。读者希望看到有人情味的文章,这一点无论是对于何种题材和体裁的写作来说,都同样重要。带着情感去写作,少一点大话套话,多一点人文气息,文章才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带有人文气息的文字,写得非常有人情味,从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深沉的爱,它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在社交网络上广为传播。如果写作时把情感从文字中剥离开来,你可能会写出僵硬的文字,这样的段落读者是不愿意看下去的,因为句子空洞而僵硬,无法让人感受到一丝温度。

带着情感去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写作时尝试着把“我”代入文章中,少用陈词滥调和大话套话。“自然化表达”的原则,即:少用繁文赘语,多说人话。尝试着在写作中多投入一些思想、个性、童趣和情感,这样就能写出好文章。

大量反复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体验,如果大量阅读各类文章,学生就可以体验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果读得深入,甚至可以同作者同欢乐,共哀愁,体味人生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有些学生在阅读时,文章里写的事正好与自己的一些经历相同或相似,因而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验多了,学生的情感自然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来就会融进自己的感情,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那种干巴巴的“感情”,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多攒故事写日记,积累作文素材

好作文内容为王、素材为本。作文要与生活相结合。小学生平时肚子里积攒故事越多,日记越多,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作文就越好写、越精彩。

作文教学本质属性是用汉语言文字满足交流的需要,用书面语言进行交流,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设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帮助他们积累表达的素材。小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水平提高慢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

小学语文课本以记叙文为主,以精品故事为骨干内容。几乎每篇范文都有一两个精选的、有代表性的、有内含的好故事为骨干。我经常引导小学生们学会从课文中发现好故事,同时联系自己现在的学习和生活,跟作者学习,模仿攒故事,多攒精品好故事,解决许多学生实际写作过程中,“无米下锅”、“无处着手”、“内容空洞”的问题,否则在课堂上,无论老师如何强调作文的写法,都无济于事。

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可以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由若干句子组成,而句子则是由词语构成。大量阅读可以积累间接生活经验,增加各种知识。由于小学生年纪小,生活圈子小,活动时间少,他们的生活知识、社会知识等都非常少,而大量阅读,可以使学生间接获得他们还没有机会接触的自然、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写作文选材、叙述或说明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生活常识或其它知识性的错误。大量阅读,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词语,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信手拿来使用,选择最适当的词语,避免作文时语言乏味、无话可说的现象出现。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

鼓励学生讲故事,写日记。我倡导学生们,每天上学到学校,给班里的同学们准备一个好故事,生动地讲出来;放学回家后,再带给父母一个学校里面发生的好故事。实践证明,坚持讲故事,写日记,写观察日记,写真事、真话、真感情,是培养学生观察习惯,写出真情实感,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式,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更有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日记可以反映校内外的生活,大、中、小队的活动,对周围发生的事物的看法,也可以写阅读课外书、看电影、电视后的感想和意见等。对学生日记,必须进行讲评,将日记内容分门别类加以归纳,让学生宣读好的典型的日记,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学生的喜怒哀乐都可通过日记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作文一要真实,二要具体。要引导学生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身边小事,留心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写自己的生活。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活跃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要求孩子们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比如在河边,认真观察河边的树木、小草,河里的青蛙、小鱼,并找个小本记下来。做游戏时,认真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等活动中的细节。学校开展活动后,让同学们都来描述,比看谁说的好。生活是素材,但不等于写作素材。不是什么都能成为写作素材,学生写作素材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不是全部,留在学生心灵深处感触最深的才是写作的最好素材。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并通过练习来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地观察,激发观察的兴趣。可以结合各单元习作要求,实地指导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好文章来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如写人这类文章,在教学中先不讲描写这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而是让学生回家观察父母的外貌、语言、动作特征,再引导学生回忆从小到现在同父母的生活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记忆犹新呢?学生虽然与父母朝夕相处,因为从没关心,所以不曾留意父母的特征和生活。在老师的强调和引导下,他们的主动性增强了,目标锁定了,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抓耳挠腮,生搬硬套,虚情假意了。

写景,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困难,学生们的写作方法和文采有限,很难用恰当的方式来描写景物的特征,更不会寓情于景。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收集古今描绘四季、名山大川的名句、名诗,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观察大自然的细微变化、特征,然后让学生去多媒体教室欣赏祖国大好山河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最后老师讲修辞的运用以及观察景物的空间、时间顺序进行练习。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后,可以让学生以他们较为熟悉的话题写作文如:“亲情”、“友情”、“诚信”和“珍惜”等,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教导学生多模仿语文课本范文写作手法

善于模仿,才能善于写作。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法。好的小学生作文首先是仿写出来的。大部分教师对仿写教学重视不够,习惯把语文教学重点放在字词上,授课时只是简单学习字词,很少分析文章写法并让学生仿写,几乎大部分学校作文课只是一周一次,有时写的内容与本单元所教课文还联系不大。

大量模仿是写作进阶的必经之路,很多知名作者在写作生涯中,都曾模仿和学习过其他人的作品。模仿并不意味着你会失去自己的风格,相反,这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通过学习其他人在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上的巧妙之处,你才能取长补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小学生要学会模仿优秀的作品,比如语文课本、中外名著、著名刊物上的精品文章、文笔优秀的原版书,甚至是美国总统的竞选演讲稿,无论从文笔还是逻辑上来说,这些都是简洁化精品写作的代表。

我经常在语文阅读课和作文课上,跟小学生讲,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最最好的精品作文,都是我们要直接学习和模仿的精采文章。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注意研究人家作者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故事材料,怎样遣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阅读课是着重培养理解语言、感悟思想的能力,口语交际侧重于口语的表达能力,作文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平时就要把写作和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把作文教学渗透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好的文章,除了题材新颖、言辞优美、生动具体外,还要有恰当的表达方式。大量阅读可以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时就可以根据体裁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表达手法,使文章变而不乱,起到引人入胜、使读者欲罢不能的效果。

课文就是很好的例文,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具体地在教学中,教师应认真解析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仿写要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教师每授完一课,要结合课文分析写作方法,试着让学生仿写课文,想象与课文相近似的立意内容,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告诉学生这就是作文,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两天一小练,使作文日常化,进而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学生对课文已经非常熟悉了,能够接受得很快,再练习就不害怕了。老师在让学生仿写时应该加以引导,而不能让学生无目的地摘抄文章。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题材的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五、训练学生下笔不停,以说带写,反复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激发表达欲望,动笔写出来、练出来的。许多著名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只有先拿起笔头写起来,才会文思如涌,产生头脑风暴,激发出写作灵感。在很多成人的固有印象中,会写作是一种天赋,是上天赐予少数人的礼物,但事实并不是如此。写作这种技能并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任何一个人在经过科学训练后都能获得的一种能力。对于写作,我喜欢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来形容一篇佳作的产生过程。

记得十几年前在北京买了本某国企年轻工程师撰写的一部作文辅导书,介绍了他创新发明的革命性的作文教学法,我一用起来就感受到了它的神奇教学效果,它叫做“下笔不停、思维不断、一气呵成”作文法。它强调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上,根据题目要求,快速构思立意之后,马上动笔开写,遇到没有思路或者思路中断、想不起合适的表达语句的时候,先用大白话表述、过渡,把思路连上,接着往下写;遇到不会写的字词,不查字典,暂时用拼音代替,防止思维中断,一气写完。小学生写作文,最重要的是动笔下手开始写,而不是先寻找灵感。绝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因为有了灵感才开始写作,而是开始写作后才有了灵感。写作本身就是深度思考的过程,脑海中原本不清晰的逻辑和概念在写作中会慢慢理清,思路也会慢慢打开。静下心来,开始动笔,这是写出好文章的第一步。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这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开拓思路十分重要,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思维训练。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带领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拓展思维领域,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好文章一定是严谨而连贯的,句子和句子之间就像锁链一样,在逻辑上环环相扣。读者从开头到结尾顺着链条走下去能够清晰理解作者的思路。

培养学生作文立意的联想想象力很重要。观察能力强的同学都爱动脑筋,而爱动脑筋思考,爱产生联想的同学往往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这样的学生能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能浮想联翩。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正确引导、启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从说话入手,说写结合,以说带写,激发写作,培养学生独立作文能力。因为口头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口头语言的表达。“作文就是用笔写话”,从说到写,从语到文,从练口到练手,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让学生练习,可通过创设说话情境,培养学生说话兴趣,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从低年级起就把写话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点,突出写话条理性、生动性,强调突出要表达的重点,内容可以从家庭到学校,从自然景物到社会生活。训练学生根据题目、看图,列提纲分别说、编、写故事。选择一个人物、事件、景物,按照表里顺序、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把看到的人、物、景说清楚,先说清一方面再说另一方面,做到条理清楚,提高独立作文能力。从低年级逐级开始训练说一句完整的话,说几句连贯的话,写话记录口语和原文,听写简短的记叙文,借助现成材料写话,自己搜集材料写话,最后是书面作文训练。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文章是在粗糙原稿上无数次修改后的结果。怎样检验自己写的文章好坏?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将自己写的文章读出来,将它大声读出来。就像一些著名作者所说,要动手写,写完后大声把你的文字读出来,修改,再继续改,一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将一篇文章读上几遍,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句子中那些“不和谐”的地方。比如,词语的搭配不对,介词用错了,句子写得太长了,句子之间的连接过渡不自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先自我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要强化用词准确性,力求让学生不写错别字,力求让学生用上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写出很有文彩的话语。动词是一个句子的灵魂,一个好动词能让整个句子熠熠生辉,简洁有力。学生在阅读时,并不仅仅是在“看”文字,内心一直都有个声音在默读着文章。如果文章读起来很别扭,那一定是什么地方出问题了,停下来,找到这个问题,修改后再继续读,直到你满意为止。好文章一定是悦耳的,在大声朗读中,会感受到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感。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教师趁着时间短印象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让学生自己多学会用挑剔的眼光去修改自己写的句子,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学生也容易接受。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写出简洁有力的文章,提高作文水平。

写好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广读、勤练、深思是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辅导小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在写作方法后,还应告诉小学生在写作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持之以恒地练习。

相关专题 教学方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