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言

chenhuin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henhuinan”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言(共1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言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言汇编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言汇编

《红井》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只有真正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人民群众放心上、当亲人,我们党的执政之基才能扎实稳固,党的事业才能枝繁叶茂。湾里区太平镇站点管理员戴松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以甘祖昌将军的精神作为激励,扎根基层、服务农村,来绽放自己的青春。  安源区青山镇下柳源村大学生村官兰侠

甘将军活得真诚、活得坦荡、活得善良,因此,活得高尚。甘祖昌的精神,在市场经济激荡下的今天,特别稀缺,也就显得尤为珍贵!   青云谱区远程办主任杨振锋

看了《红色故事汇》,我觉得退休了,也绝不能辜负党组织几十年来的培养教育,要更好的学习伟人的伟大思想,做到为党奉献的信念不退,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退,与时俱进的能力不退,要融入社会,为党旗争光添彩。 上栗县长平乡老党员荣奇才

吃水不忘挖井人。追古思今,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年代成为了历史,永远地载入了史册。但是那一抹浓重的红色记忆,当在我心中永存,并以行动去感恩。

青山湖区塘山镇政府干部樊美宇

每次看《红色故事汇》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虽然我早就成为了中共党员,但是一直都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是《红色故事汇》让我看到了革命烈士的崇高,我为自己能成为一名中共党员而自豪。同时我也感觉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今后我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强党性、重品行,不断塑造优良品质,才不会辱没先辈的光荣传统,无愧为一名共产党员。 横峰县大学生村官

我们的村子还不算富有,作为村官,我要更加努力,将共青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中去,要以96名团员为榜样,为把我们村建设成龙头村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谷滩新区大学生村官

《红色故事汇》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以革命先辈为学习楷模,以本职岗位为实践平台,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弋阳县委组织部汤天池

作为生处和平年代的80后,我们不能忘记那段腥风血雨的岁月,应该永远缅怀那些千千万万不留姓名却前赴后继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捐躯的革命先辈。那段革命史是中华民族的丰碑,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魂。   安义县龙津镇组织干事龚昊

篇2:《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深受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在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组织的一场大型的罢工运动。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为要求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权利和增加工资举行罢工。路矿当局勾结军阀派兵企图镇压。在共产党人刘少奇、李立三等的领导下,一万七千多工人英勇斗争,迫使路矿当局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18日罢工取得了胜利。安源路矿罢工的胜利,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红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资源,通过对此种精神的学习,教育后人,从而发展各地经济,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过去与现实的接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红色资源,并能够实现物质与精神两面抓的良好局面;同时唯有这样,才能符合与时俱进的精神,在弘扬革命传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同时,在精神领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支持,给人一种心灵的洗礼。尽管历史发生在过去,但是存活于今天人民的心灵深处,并将指向未来,历史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今天是过去的延续,历史之所以是指向未来的,是因为未来是今天的延续。今天对过去的回顾是为了指导明天的社会实践。因为未来实践的需要,我们需要回顾前人的业绩,了解前人业绩对今天人们心灵的启迪,为未来的生活指明航向。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需要对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进行回顾,加深这段历史在今天国人心灵中的历史记忆深度。

在看了“安源路矿――工运风云涌” 后,让我坚定了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一定要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开拓进取,提升能力、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坚决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永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富强、人民解放,身先士卒。作为党员,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崇高品格,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更好地发挥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红色故事带给了我们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3:《红色故事汇》观后感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3月7日,市**局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集中观看《红色故事汇》专题片,通过观看“大钊精神”“战神粟裕”等短片,大家在学习中感悟革命先烈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忠于事业的坚定信念、质朴崇高的品格操守、无私无畏的革命气节。

此片以巧妙的构思、曲折生动的讲述、真实感人的再现,努力打造全国党员教育精品教材,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一份丰盛的红色文化大餐。大家一致认为,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党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中汲取力量,是学习党的作风的良好机会,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履行职责,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凝聚“维护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发展”正能量,奋力开拓质监工作新局面。

随后,大家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表达了向革命先烈学习的决心,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自身不足,积极改进,努力在实践中提升精神境界,锤炼道德操守,砥砺党性修养。

篇4: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

关于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推荐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看不然,至少还有一种情势能让男儿泪流不止,那就是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英灵们的真实故事赋予的那份感动。

作为江西省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我有幸随县委组工干部再次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期间在互动教学课上,观看的红色故事《井冈母亲—曾志》深深触动到我的神经,眼眶湿润,泪水打转,难以控制。在这堂互动教学课上,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讲述了自己家人与奶奶的感人故事,让在座的所有学员无不为之潸然泪下。缅怀这些英灵,我们会发现,曾志身上代表的那辈英灵们传递出来的时代使命感、革命传统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才是从内心世界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

舍我其谁·时代使命感

《井冈母亲—曾志》里简单描述了这样一幕,1928年冬天,怀有七个月身孕的曾志,和战士们一起上山砍木头、锯板子,参与修建了红军小井医院。1929年1月,曾志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以西,为了不拖累红军,忍痛割爱,将出生仅26天的儿子托付给了井冈山一户农家。这一别,就是整整24年。

忍痛割爱,曾志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她为了革命胜利,为大爱舍弃小爱,她把自己作为革命时代的一份子,在关键的时候,选择把继续革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那个时代曾志的使命,为革命奋战到底,舍我其谁?

这样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还能从《地道战》、《建党伟业》等红色故事中同样受到教育,革命时代,那辈人身上展示出来的宁死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气魄足以深深打动我们这代人的心,让我们自觉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主动扛起时代责任,永续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井冈山精神·革命传统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简单24字概括了井冈山精神,它到底有多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从曾志给阔别24年的儿子石来发的一番话语中读出真谛。

“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你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经历各种难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前辈的革命遗志还需要你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们发扬光大。”这就是曾志初次见面送给亲生儿子的“厚礼”。石来发听了母亲感人肺腑的谆谆教导后,放弃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管理、保护好井冈山的绿色森林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曾志、石来发两代人给予我们这辈人的精神财富。

曾志、石来发两代人,井冈山精神的现实化身,散发着革命传统精神的光芒,他们随同烈士们的灵魂,在 小井医院墓地附近紫色小花的映衬下,永远存活在共和国的大地。这种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井冈精神,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代后人,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屑奋斗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超凡脱俗·人格魅力

聆听曾志生前的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这是每个学员泪腺最为发达的感人时刻,泪感直接来自曾志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

“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

7月1日,曾志魂归巍巍井冈山,融入革命红土。从此,曾志的肉体灵魂合二为一,与井冈山融为一体。井冈山上苍翠的松柏、绚烂的杜鹃,把她和其他红色英灵们长眠照耀得格外光灿。曾志,她是捧着灵魂上路。

为什么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这辈人乃至后辈人,或许都在扪心叩问自己。在我们身边,物欲横流和急功近利的人群随处可见,作为社会人的迷失往往是因为只活在人生的表层,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作为人的精神性。

试问,人格魅力缺席的课堂,能否有精彩的人生出彩?我们在学习曾志和红色故事汇里其他先烈之时,那代革命人超凡脱俗的境界给我们感召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心怀感恩,理解今天生活幸福的不易,继而善待我们今天的工作。

篇5:《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

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红色故事汇》,颇有感触。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的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这种精神一直鼓舞和感染着我。作为一名财务人员,《红色故事汇》的播出,把红色文化渗透于赣鄱大地,使党的恩情、国家的恩情、社会主义的恩情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强大信念。

看红色故事汇,我知道更多红军和革命先辈的故事:重上井冈山、小平小道、胡耀邦与共青城、为了红军的儿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个个红色故事带给了我们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建设南昌大学后勤集团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近几天连续收看,受到很大的教育,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开拓进取,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后勤集团的发展。

篇6:《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

为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中汲取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并在江西卫视晚6点15分钟播出,每天播出一集。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是通过网络观看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凝视着电脑屏幕,观看节目。《红色故事汇》带给了我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这一系列片讲述了30个红色的故事,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的反映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有的反映革命伟人忠贞不屈的理想信念,有的反映激烈壮观的斗争场面,有的反映普通战士的铁血柔情,有的反映潜伏暗战的无名英雄,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通过观看《红色故事汇》,更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建设江西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7:《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

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我看了江西电视台《红色故事汇》节目。因此,我对红军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让我的心灵经历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的一次深刻洗礼,深切缅怀了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纬绩。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江西是一片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__、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看《红色故事汇》深受感动,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是在歌颂革命先烈,是在教育我们后人;我们深知,革命先烈永垂不朽,他们用血肉和气魄树起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将永远在后世子孙身上延伸,祖国也将因此繁荣昌盛,奔向美好的未来。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的潮流,一代一代的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用生命、用鲜血、用智慧、用科学谱写的振兴中华的壮丽史诗,实践证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是先锋的标志,是中国人民的忠实代表,是引导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

做为我们年青一代更应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应该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岗山精神和红军精神世代传承下去,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篇8:《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

为响应全党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我观看了江西卫视的《红色故事汇》栏目。《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是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革命先烈们的缅怀,对未来的憧憬。这是一段多么艰苦而又漫长的路啊!这条路,有多少人为之奉献青春!我们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与顽敌抗争。枪林弹雨中,他们凭着执着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去拼搏,去奋斗。无数先烈倒下了,又有更多的红旗举起来,继续奋力前行。

作为一名共产党党员,更加应该积极学习,学习我们党的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我们的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进而激发起我们对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

还记得小学加入少先队时,上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老师说:“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那时候天真幼稚的我们答案是各种各样的。但当老师说:“五星红旗是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时候,刚才还叽叽喳喳说笑的我们,一下子就都安静了,似乎是突然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震撼,充满了对那样一个时代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想:“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究竟造就了多少英雄,又是牺牲了多少英雄才使那样大的国旗染成了血红?”一系列的问题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那个时代英雄们的足迹,一直探寻到今天。

不管我们将来走到哪里,不管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我们都肩负着先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只要祖国需要,我们也会像他们一样毫不犹豫地奉献一切,即使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丰厚的报酬,我们也无怨无悔。我们以先烈为榜样,继往开来,用自己的热情、自己的血汗、自己的才智,让国旗更鲜红、五星更闪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先进、富强!

为什么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红色经典事迹会被永恒不灭的流传下来,为我们所传颂?不管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零零后,各辈人都对这段历史铭记不忘。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它强大到本身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驱使着后来人有一种想要探寻它的欲望;强大到即使跨越几十年,仍然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华民族,影响到了解这段历史的每一个人。

红色精神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会用我们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发扬红色品质,感受红色精髓,若干年后,我们依然不会忘记那个年代的红色记忆,那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篇9:《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

看了《红色故事汇》,我深受感动,这部记录片集中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我们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立的丰功伟绩,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养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影片,我们比较形象领略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辈当年生活和战斗的风采。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并且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要以红色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让年轻一代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和红色精神时代传承下去。

在这断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们看到,从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看完《红色故事汇》,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对于理想信念教育,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故事汇》是江西省党员教育的精品教材,我们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弘扬江西红色文化,把爱党爱国爱江西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江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看完《红色故事汇》,我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我们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作出了多么巨大的贡献;更加深刻理解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能够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有着怎样的革命情怀和崇高的风范,真切领悟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受到激励。系列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对年轻党员学习和牢记党的历史,热爱党,热爱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发挥重要作用。

篇10: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观《红色故事汇》有感

作者:陆江洪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拍摄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激发热爱江西、建设江西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了第一枪,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红土地上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红色故事汇》就是这些故事的精汇。

该片反映了建党以来发生在江西这片红色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足迹,颂扬了革命领袖和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及高尚的品质,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该片激发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和人民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弘扬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主旋律。

该片使我们重新记忆了以前的光荣历史,“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传扬江西红色文化,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红典”,是作为红色土地的责任,也是我们江西人民的责任。

看了该片,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复兴付出了何等大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更加感受到共产党人的革命情怀和崇高风范,真实领悟到现在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各位党员都表示从中受到很大教育和启迪,受到了激励。

篇11:红色警戒线》观后心得体会

电影有侮辱人智商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被人掰开嘴,硬灌一种据说能让人变得深沉并能独立思考的药。

列几点觉得让我堵的地方:

1旁白过多。我被一开始的旁白吸引,觉得他在给这部电影定下基调,他要开始铺开一个故事,让我跟着开始的旁白思考下去。但是,这个旁白在几乎每次我需要思考的时候,跳出来,开始平稳舒缓的讲解战争和生命的意义。导演,你能不能用画面,人物动作,表情,甚至对话来引导人理解你的意图呢?你会思考战争,你会思考生命,是的,我觉得您在这方面是个厉害的人。但是您能不能回忆一下当时您是怎么感悟这些东西的?难道也是几个人在你耳边讲个不停?你是不是把这个电影当作您的课堂了?

2穿插的莫名其妙。那个女人的穿插场景有点过多了,第一次,第二次我看到时,觉得很好,这个场景刚好表现那个中士思念妻子并厌恶战争的心情。这样拍也可让电影节奏缓和一点。但是后来这个女人反复出现,一出现就几十秒,海边,床上,秋千上。那么在后来,可不可以缩短女人出现的片段。女人一出来,观众就知道中士思念平静生活的心情。导演缓和气氛过多,就有生硬的把这些部分加入电影的感觉。

3战争场面逻辑不足。最后大家顺河流而下的任务,未交代。给人的感觉这一连的人真辛苦,总是在最前线。最后叫维特的士兵的死,不合逻辑,被包围就一定要牺牲?或许之前他的主动请战已经铺垫了他的寻死。可是问题是,那两个最先被选中的士兵,满脸恐惧,如何执行侦察任务?自己丢命倒是很有可能。我觉得导演拍的意图更像是表现维特想要救那两个人,所以他才决定请战,带着那两个人一起侦察。这样的人怎么一被包围就寻死了?

4人物性格不足。给人感觉他们的差异不大,大家都在思考战争和人性。我觉得或者是导演故意模糊了人物的角色,以表现战争中个体的微不足道。但是,这样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导演没有表现出不同人的不同个性,大家举手投足间,都有一种路人甲乙丙丁的感觉。演员们体型相近,穿上军装,戴上头盔(遮住发型和发色),脸上再蒙上炮弹爆炸溅起的灰尘,,最后看起来就造成两三个人似乎长着同一幅面孔的情况。每个人加点性格(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导演忽略这个,很遗憾。),同时让他们在各自的出发点去认识战争、生命、死亡,这样不是更有说服力?

5最后,那位叫崔恩的士兵说:这场战争让我长大了。的这一小段,可删。这场战争让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成长了,这个事实是显然的,不需要再拍个片段单独表现。或许导演是为了呼应开头,崔恩很紧张的那段。但是这个片段放在最后却弱化了影片开始十分钟,拍土著村子时,带给人贴近天堂贴近人类梦想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整部影片力图表现它取材自战争,却思考的是生命这样的哲学性的主题,但是却被最后崔恩一段话,带回到这场战役本身。命题已经被展开,但是最后又被硬拉回来。

篇12:红色警戒线》观后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强化民警的廉洁自律意识,1月17日上午,三门峡高速交警支队在支队五楼会议室组织第二批次民警观看了《红色警戒线》系列警示片第三集、第五集,并召开了座谈讨论会。

《红色警戒线》以查处涉案民警的典型案例为题材,深刻剖析了涉案人员产生腐败的思想根源及沉沦轨迹,揭示了贪污腐败的结果最终将受理法律的制裁,让观看民警从中得到深刻的警醒,在思想上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观看后,民警纷纷表示:一定牢记《河南省公安交通警察总队加强全省交警队伍管理十项规定》,坚守底线、不逾越红线、不触碰高压线,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严格遵章守纪,把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改造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筑牢拒腐防变的能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篇13:创业故事汇

23岁的杨阳在读于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在大四的那一年他开了一个跆拳道馆,让其他的孩子去练跆拳道,现在已经被非常多家长所认可。从记者了解到,在济南,稍大型的跆拳道馆有15到20家,在如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一家跆拳道馆却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拥有了150名学员,而这家道馆的老板竟是一名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大学生。

初次开馆摔“跟头”

,杨阳在山东大学体育学院学习社会体育专业。他的不少同学,业余时间去健身俱乐部当兼职教练。而此时的杨阳却正执意要开一家跆拳道馆,这让父母和附近的老师、同学都非常惊奇和不解。杨阳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做法确实受到了附近人的反对,在他们看来我没有任何经验,盲目开馆可能会失败,但是我以为假如要挑战糊口,就要挑战更强的。”

20年底,杨阳的跆拳道馆在经六纬六的一写字楼三层开业了。因为选择在冬天开业,生意非常冷清,后来固然有不少热心同学来帮忙,但生意一直不景气,终极在关门大吉。

这次的失败对杨阳的打击很大,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他告诉记者:“缺乏经验,准备资金预备的太少,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好处考虑,没有做最坏的打算。”当时,有良多人以为杨阳会就此抛却,但是杨阳却买好了去朝鲜的机票,决定见识真正的跆拳道,择机再度起航。

奉献公益获得创业机遇

朝鲜之旅结束后,杨阳了解了国外跆拳道的教授教养和跆拳道精神的精髓,他以为可以把韩国与朝鲜的跆拳道风格相结合,既有纯竞技的东西,又留存了跆拳道艺术美感,而这样的教授教养模式在济南很少有。

205月,一次无意偶然的机会,甸柳一区第一居委会工作职员找到了杨阳,但愿他能匡助社区的孩子学习跆拳道,杨阳绝不犹豫地允许下来。固然是公益的,但是杨阳教地非常当真,凭着过硬的基本功和对跆拳道的特殊理解,杨阳教的学生提高很快,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跟着学生越来越多,露天广场的教授教养场地已经不能知足70多名学员的练习要求。

于是居委会的负责人免费给杨阳提供了练习场地。在此基础上,杨阳再次建立了自己的跆拳道馆。谈到第二次开设跆拳道馆,杨阳布满了感谢打动之情:“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有好心人的搀扶,我才能再次拥有自己的道馆。”也恰是之前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杨阳的跆拳道馆开业后十分火爆,但是杨阳依然没有抛却去社区义务服务,仍会在周末去甸柳一区社区免费为孩子们上课,他说:“公益就是为公而不是为己,大家帮了我这么多,我做这点小事是应该的。我是从这里走出去的,我不会‘忘本’”。

将跆拳道精神融入教授教养中

杨阳的教授教养方式,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认可,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平时孩子在家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但是有一天我回家竟然给我打洗脚水让我洗脚,着实让我打动,这都是孩子们在杨教练这里学会的。”

谈到学员的教授教养,杨阳有自己的见解,他以为跆拳道除了可以让孩子们强身健体,其中更枢纽的应该是从中领悟到跆拳道精神。杨阳说:“跆拳道讲求‘礼节,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这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非常有教育意义。”

如今的杨阳固然仍是个未出校门的学生,但自己已经能够自食其力。为了能更好地开展跆拳道事业,他现在已经报考了山东大学儿童体育学专业的研究生。谈及未来的打算,杨阳表示,现在的道馆治理方面还存在显著不足,他打算明年再开一家分店,并尽快突破治理上的瓶颈。

看到面前的杨阳,记者很难把他与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创业的艰辛,让他变得成熟而自信,而之前反对他创业的同学依然在给别人“打工”。面临创业,很多年青人并不能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实在有些时候,就是要有一股不怕输的劲头,究竟,年青人有着别人艳羡的资本:跌倒了还可以再爬起来。这让很多人多羡慕的。

篇14:创业故事汇

在西安某大学校园内,一年四季每周四下午放学后,便有一支“特别”的大学生队伍,到每个办公室和宿舍,回收各种瓶瓶罐罐、废书报纸,他们是有名的捡“破烂”的大学生。

记者日前来到这所高校,看到10来名大学生正在捡拾废旧瓶子等破烂,有的同学手上脸上到处是灰尘,但是他们丝毫不嫌脏和累。

据了解,这支“特别”队伍,不仅是学校“绿色方舟”环保社的社员,还是绿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员工。在这人人嗤之以鼻的“破烂”中,郭可可不仅从中发现商机创立了公司,还因为自己的独特创业精神等资历在毕业后,成功留校当上班主任。

据郭可可介绍,在他刚当上“绿色方舟”负责人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去老乡寝室串门,就在他推门瞬间门背后传来呯呤哐啷的一阵乱响,一堆废旧的瓶子倒了一地。当时,他产生了把废瓶捡回去的念头,随即找了一个袋子装好废瓶,自己因此赚了第一桶金——18.5元。时,他赴北京参加全国高校环保社团的交流会议,看到北京林业大学实施的“回收”行动计划,回到学校后他便从社团100余名社员中选出30名组成一支回收队伍,每周专门深入寝室“回收”破烂。

第一次回收行动就让不少社员碰了一鼻子灰。但是,“破烂”背后所蕴藏的商机和实践锻炼最终让他们兴奋不已。功夫不负有心人,11月,绿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便在西安某大学以社团的形式注册成立,最高月收入达5000元。

对此,西安某大学团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从事的是环保公益事业,还能锻炼实践能力,为很多大学生创业和就业提供了一种思路。”郭可可这个“破烂王”也因此在毕业后成功留校当上班主任,继续指导一届一届的大学生把“破烂”公司办下去。

据现在的“破烂”公司的大学生表示,“破烂王”的精神鼓舞了众多的大学生,他们的队伍如今越来越壮大有近千人,而且他们对西安的高校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在校大学生超过60万人,这么多人每天产生的破烂,都是一个公司业务的潜在来源,他们将进一步把市场做大。

篇15:创业故事汇

在广袤的海南草原上,一个年轻人为民服务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他说:“我爱草原,更爱生活在这片草原上的人们。”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兰空驻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某部优秀士兵王雅银。

辛勤的付出圆了儿时的梦

王雅银,河北省高碑店人,1982年7月出生,12月入伍,空军上士军衔,11月入党,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兰空驻青海省海南州某部,任卫生队班长。

十年来,他坚持立身做人、立志成才、立业戍边的崇高追求;坚持心系官兵、情注藏乡、甘于奉献的道德情操。自入伍以来,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王雅银出生在贫困的农村,自幼就受父母人穷必有志、立志方成才的谆谆教诲。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他渐渐懂得了热爱集体和乐于助人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的道理。

王雅银上小学的时候,经常看到解放军叔叔在农忙季节、周末节日来他们村无偿为村民干农活、看病巡诊。这一切让王雅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每当这时,他就暗暗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解放军,当一名军医,为村子里的贫困人家看病,为更多的贫困人送去爱心。

有一年冬季,高龄的祖母突患疾病,但在医院里,医生告诉家人,要想把老人的病治好,需要一笔不菲的医疗费,但对一个家境贫寒的普通人家来说,那是多么的不现实啊!无奈,面对高额的医疗费,家人只好将祖母接回家中静养。后来,村里来了一名巡诊的解放军军医,在他的精心救治下,祖母渐渐地康复了,最主要的是解放军叔叔没要一分钱。此事在年幼的王雅银心里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在他幼小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更好地发挥出来。20,王雅银卫校毕业后,放弃高额薪金的工作机会,毅然报名参军。

精湛的医术成为高原“王一针”

入伍后,他主动要求分配到艰苦边远地区,并积极争取从事卫生工作。,在兰空后勤部洛阳某部卫生所做卫生员的王雅银深感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欠缺,于是便买来专业书籍勤奋钻研。

为了让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所提高,20,王雅银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医学网络教育学院洛阳分院应用药学专业学习。在上学期间,他利用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废寝忘食、勤奋学习。当其他战友自由活动上街游玩时,他却独自一人躲在房间里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当其他战友在操场上打篮球时,他一个走进阅览室,查找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7月份,他取得了应用药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实践是工作能力的源泉。为进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好地为军民服务,他依然孜孜不倦。,他通过了全国统考,取得了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他又取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证书,成为17万名国家执业药师中的一员。

在青海高原,因气候原因,人们易发生感冒。而经常给小孩和战友们打针,不要说生病的人痛苦,作为医生的王雅银也感觉到不忍心,特别是面对那些小孩时,他们的哭泣声像刀子在王雅银的心上割。

为了让患者减轻痛苦,也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有所提高,王雅银暗下决心,一定要“一针见血”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此,他专门买来《儿童心理学》,还买来一些小孩爱吃的糖果等吸引小孩的注意力,让他们在打针时不再感觉到痛苦。在长期的实践中,王雅银因为好学而医术长进很快,他在向病人扎针时从未扎过第二针,许多战士和小孩生病后都愿意找他扎针,一些领导干部还亲自点名让他扎针。在军营里,王雅银有一个很响亮的绰号“王一针”。记者在军营采访时,听到战友们很少叫他的名字,而是大部分都在很亲切地叫他“王一针”。

“我喜欢大家这么叫我,这不是说我的医术有多高,这是战友们对我的信任。”王雅银对记者说。

草原上的花总是开得很艳,草原上的天总也是很蓝。就在这美丽的草原和蓝天下,每天都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微风中行走,在雨季中穿梭,在风雪中前进。这个人就是视草原为家乡,视藏族同胞为亲人的解放军战士王雅银。

20,王雅银在兰空后勤部洛阳某部卫生所做卫生员时,通过报纸和电视看到美丽的青海草原更需要医疗人员时,就义不容辞地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兰空驻青海海南某部。

“初来青海,感觉一切都很荒凉,但时间久了,我深深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的藏族同胞很朴实,这里的藏族小孩很可爱,我已经离不开他们了。”“来到高原,我就要为高原的人民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王雅银时刻对自己说。在来到青海高原以后,王雅银在坚持为部队官兵解除病痛的同时,还深入到周边草原藏族同胞中,为他们检查身体、发放药品,在为藏族同胞送去健康的同时还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寄宿小学的编外校医

3月29日,记者沿着王雅银前一天刚走过的路(共和县到廿地乡小学)前行。在一路颠簸后,记者来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廿地乡寄宿制小学,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兰空驻青海海南某部“牵手圆梦、捐资助学”的扶贫点。同样,这里也是王雅银每周都必须来一次为孩子们检查身体、看病治病的医疗点。

“我们都盼望着解放军叔叔的到来,他不仅给我们送来了药品,还给我们讲故事,讲外面的世界。”三年级(2)班的彭毛卓玛兴奋地说。

每次到廿地乡小学,彭毛卓玛是王雅银必见的一位学生。因为彭毛卓玛好学,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王雅银每次来到学校,即使彭毛卓玛没病,也会找时间和心目中的解放军叔叔聊聊天。在长期的巡诊来往中,彭毛卓玛和王雅银建立起了很深厚的友谊,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他是我最好的叔叔,我要像他一样,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医科大学,学到知识回到家乡为乡亲们看病。”彭毛卓玛顽皮地说。

在廿地乡小学采访时,许多老师都向王雅银竖起了大拇指,都说王雅银是一位很优秀的战士,为学校做了许多好事。“他不仅服务态度好,也很热情,学生和老师们每星期都盼望着他的到来。他一走进学校的大门,孩子们就会拍着手说,解放军叔叔来了,解放军叔叔来了。”共和县廿地乡小学副校长索南才让说。

,空军部队大力开展“牵手圆梦、捐资助学”活动,而中国人民解放军蓝空驻青海海南某部的助学点就在共和县廿地乡小学。该部在廿地乡小学设立了医疗点,王雅银就主动请缨,当起了廿地乡小学的编外校医,每周三深入学校为藏族儿童巡诊。与此同时,他还经常徒步穿过草原,进寺院、入民居为藏族同胞巡诊。

藏族阿妈的好孙子

在几年的巡诊过程中,王雅银不仅给藏族同胞免费治疗,还一直照顾着一位80多岁的藏族老阿妈。

听到有汽车的声音,老阿妈慢慢地走了出来,抬起右手向我们打招呼。“快进屋,快进屋,王大夫前两天刚看过我,今天你们又来看我了啊!真的很谢谢!”老阿妈羊壮吉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道。

今年80岁的羊壮吉老人前几年不小心摔坏了腰,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病根,至今腰都直不起来,还时常疼痛。王雅银在一次巡诊中了解到老阿妈的病情后,每隔三四天就会来一次,为老阿妈做检查治疗;老阿妈没有米面了,王雅银就会悄悄送来;老阿妈的衣服脏了,王雅银就让老人换下来并洗的干干净净。“我这么一个孤老婆子,脏老太、病秧子,10岁的小孙女都嫌弃,但这孩子却像我亲孙子一样,不但不嫌弃我,还给我看病、给药。只要我身体不适,他就会来到我家,如果不是他常年为我医治,就没有我的今天。他是我们牧民的好‘曼巴’。”老阿妈深情地说。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王雅银不知在这广袤的草原上走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从王雅银踏上高原的那一天起,便时刻在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草原的广袤和高原的天空。

玉树灾区贡献力量

204月14日,正在家中度蜜月的王雅银从电视上看到我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的消息后,他深知作为一名军人应尽的职责、深知部队距灾区最近、深知灾区医疗人员紧缺。作为一名医生,他心急如焚,说服妻子和家人,提前返回了部队。

15日晚,当他接到去玉树执行救灾医疗保障任务后,除精心准备携行救护器材、重点检查维护简易制氧机外,还查阅了大量灾后急救护理资料和高原病防治方法。16日晨,天微微擦亮,高原气温依然很低,但他抑制不住内心的焦虑,浑然不觉冷意,在副站长的带领下和其他6名战士急速向玉树开进。

在玉树灾区,他被选入空军前线指挥医疗小组。灾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他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他坚持着日夜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抢救、运送、治疗了大量伤员。归队后,他又积极请求参加空军214国道服务站工作,为过往人员和当地居民义务提供医疗保障。同时,还参与救灾直升机的进场保障任务,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王雅银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他把自己一直比喻成草原上的无名小花,也把自己比喻成草原上的一粒砂子。他说:“作为一名士兵、一名医生,我会在草原上一直走下去,在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的同时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王雅银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最大的志向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多为战友和藏族同胞奉献一片爱心。”

三月的最后一天,海南草原的天依旧瓦蓝,乘着习习春风,王雅银又背起药箱向草原深处走去!

篇16:创业故事汇

眼下,正是香瓜少量量上市的时节。在大安市海坨乡的香瓜基地,天天都有数十位来自黑龙江、内蒙古和长春的销售商排队等待。村落民说,外地的“海坨”牌无雨香瓜之所以能供不应求,多亏了吕品的赞助。

吕品,2007年毕业。返乡后,他与洮南市南方辣椒公司签署了培养辣椒苗合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帮助他们选择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当年,23栋大棚支出达16万元。但培养辣椒苗科技含量高,不适宜带动农夫一起致富。2008年,吕品通过市场调研,发明西甜瓜产业市场远景好,于是他立刻腾出7栋大棚用来种植香瓜。经过辛勤劳作,当年纯支出达10万余元。一石激发千层浪,村落民们纷纭仿效,开端种植香瓜,他也毫无保存地把技巧传授给乡亲们,还常常去田间地头进行指示,团结村落的香瓜产业在他的率领下敏捷开展起来。如今全村落香瓜达40多公顷,年纯支出达百余万元,团结村落成了远近著名的富有村落。

相关专题 观后感红色故事